20日,在伊滨区枫叶路小学家长驿站内,刚过11点,已有不少家长在此等候孩子放学。
“有了家长驿站,我们再也不怕日晒雨淋了,还能在这里看书、聊天,美得很!”说起家长驿站,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陈开元赞不绝口。
回忆之前接送孩子的场景,陈开元满是无奈:“遇到下雨天,马路两边的店铺里都是躲雨的家长,人又多又乱。”
聚焦家长接送孩子的现实需求,自去年以来,我市依托多所学校周边空地建设家长驿站,为家长提供休憩场所,搭建家校共育平台。
去年10月,伊滨区枫叶路小学家长驿站建成投用。该驿站距离校门20米左右,占地192平方米,设置家校沟通区、亲子共读区、互学互助区、温暖爱心区、教育面对面咨询区等,并配有桌椅、纯净水、共享雨伞、书籍报刊等物品,全面提升家长等待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孩子在家写作业磨磨蹭蹭怎么办?”“孩子偏科严重该怎么提升?”“孩子在学校不喜欢跟同学交流是什么原因?”……在教育面对面咨询区,不少家长围坐在值班老师魏永辉身边。魏永辉耐心解答,并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和方法。
“我们有4名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老师,轮流到家长驿站为家长和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家长科学教育、学生快乐成长。”枫叶路小学副校长李娜说。学校还联动法律、卫生、文艺等多方资源,邀请教育专家、心理健康教研员,广泛开展家长课堂、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打造家校社共育新阵地。
随着放学铃声响起,不少学生来到家长驿站,看书、写作业、玩游戏,十分热闹。
陈开元的儿子从学校出来直奔家长驿站。“我们俩约好了,放学直接在驿站碰面,这样就不怕找不到人了。”陈开元说。
除了便于等待交流的家长休息空间,家长驿站在建设过程中还融入市场化思维和运营理念,配套建设了便利店,售卖文具等学生用品,经营所得用于补贴驿站,实现可持续运营。
“目前,全市已建成家长驿站10个,在建3个。”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持续推动家长驿站建设,积极探索驿站建设的好机制、好模式,让更多家长享受到家长驿站带来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洛报融媒记者 李雅君 赵晨熹 实习生 施亦格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