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我国房地产业的“调控之年”,2007年,中国房地产业也许将要步入“规范之年”的新阶段。
“2006年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涨幅趋于平稳,但部分城市房价上涨依然较快。”日前,央行在其发布的2006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2006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如是分析。报告同时指出,随着2006年各项政策措施的逐步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开发投资实现平稳增长,住宅开发结构得到一定改善,但部分城市房价上涨依然较快,市场秩序仍需进一步规范。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同样表示了对于房地产价格的关注。在出席1月底召开的“瑞士银行年会”时,他表示,尽管多数行业原则上都应允许其按市场规律自由发展,但对于房地产市场价格,央行仍需要密切关注,并加以分析。
这番“关注房价、不谈利率”的言论,多少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毕竟,在当前流动性问题引发市场热议的背景下,人们期待能够从这位央行行长口中,更多听到关于加息或人民币升值之类的词汇,以探寻出未来货币政策的“蛛丝马迹”。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央行对房地产价格如此关注?
“从货币政策目标角度分析,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各国中央银行都对资产价格予以高度关注。而房地产业正是一个重要的资产市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指出,当前我国稳健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是反通胀和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而保持币值稳定主要是监测以CPI衡量的通货膨胀率变化。
央行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了1.5%,比上年降低0.3个百分点。同时,央行研究局2006年年底发布预测认为,2007年上半年,CPI会持续走高,下半年同比涨幅则会略有回落,但全年CPI增长率将在2.0%的水平。
“事实上,如果仅从CPI数据分析,该预测显示的我国通胀压力并不算高。”赵锡军分析,但是考虑到在居民消费中占较大比重的住房消费,目前还没有纳入到CPI指标体系中,我国目前的CPI指标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尽管房地产价格并不是央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直接依据,但为实现反通胀的目标,央行必然要对房地产价格予以关注,以准确评估通货膨胀压力的大小。
此外,从金融稳定角度来看,房地产金融的健康稳定对金融系统的健康稳定至关重要。当前,房地产业已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房地产金融在我国金融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据测算,房地产业与57个产业存在直接与间接的联系。2006年末,全国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3.6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653亿元,同比增长22.1%,增速比上年同期快了5.9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还表明,住房已占居民家庭财产的近50%,住房贷款是我国居民最主要的负债,直接影响居民的其他消费支出。在此形势下,房地产市场对经济金融及民众生活的巨大影响,使得央行也不得不对其予以密切关注。
正因如此,在去年陆续出台的近20项房地产调控细则中,金融政策被视为执行到位、效果明显的典范。人们看到了利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看到了银行体系对房地产市场的“倒戈”、房地产信贷层层设限,而2007年,金融系统的风险防控意识仍在进一步增强。
“今年要进一步加强对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利率管理及合理控制基本建设等中长期贷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稳定房价。”在日前召开的2007年全国货币信贷与金融市场工作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项俊波明确表示,要将金融手段与房地产调控目标联系在一起。他同时还透露,今年央行将从多个方面部署货币信贷和金融市场的工作重点,除了加强和改进信贷政策实施方式,加强金融市场监督和管理等,还有很关键的一点,便是继续加强房地产金融政策落实工作,加强同相关部门配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稳定房价,研究探索支持弱势群体住房需要的金融政策。
2007年以落实现有房地产调控政策为主的调控基调已经定下,金融政策能否在房地产调控中真正奏效,人们拭目以待。
(据《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