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 邓金慧) 3月下旬,偃师“文化强市”建设“好戏连台”:
21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洛阳召开大遗址保护现场会后,专程到偃师察看二里头夏都遗址、偃师商城遗址规划保护情况,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21日至24日,中央电视台“聚焦”偃师乡土文化名人、全国十大戏曲名丑王艺红,《讨饭国舅》、《假婿乘龙》、《拾女婿》等5部大戏在偃师顺利录制,定于6月、7月、8月三个月在中央电视台10套与观众见面;
以商朝国都“西亳”命名的第二届文化艺术节正在偃师“海选”,民间舞蹈、书法、河洛大鼓表演、戏迷擂台赛、绝艺表演等12个扎根民间的文化艺术项目全面开花。
以夏、商遗址为代表的“品牌文化”和以西亳文化艺术节为代表的“大众文化”,是偃师建设“文化强市”的两大标志性内容。
偃师是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七代王朝建都地,历史文化遗存众多,是偃师建设文化强市的品牌。“偃师商城建都3600年暨考古工作20年专家座谈会”、“二里头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大遗址保护洛阳片区研讨会”相继召开,与会国内外专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大众文化得有“发酵”的土壤。据不完全统计,偃师目前有书法、绘画、戏曲、民间舞蹈、河洛大鼓等文化艺术协会、民间艺术团体近40个,建设文化大院90多个,成为“酿制”农村文化佳品的平台。
偃师书法协会是源于民间、长于民间的群众文化组织。
近年来该组织不断吸收民间艺术养分,规模越来越大,在市、乡、村三级设立书法协会16个,会员发展到1500多人,其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60多件。今年,偃师正式启动“中国书法之乡”创建工作,整体方案和工作计划已全面申报。
大众文化还得有萌发的“雨露”。本着抢救民间艺术、促进群众文化建设这一目标,“西亳艺术节”是偃师举全市之力为民间文化集中展示打造的庞大舞台。去年和今年举办的两届艺术节,偃师参与群众达10多万人,观众达5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