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玄奘出家的净土寺在哪儿?
一心只为花写神
天气预报与“爱”
新闻网广告
国画
文艺短波
杜康酒:远古飘来醉人的香
记得低头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 年 3 月 29 日 星期    【打印】  
一心只为花写神
——浅议李学孟的花鸟画艺术 李建杰
  洛阳,一个有着“千年帝都”之誉的历史古城,自古不乏艺术的追求、探索者,李学孟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生于1942年,自上个世纪50年代学画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艺术探索历程。

  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受过系统正规的学院教育,但对艺术的挚爱使他有一种异于常人的执著,他临摹能见到的所有图版、画谱;深入大自然中写生,仔细揣摩,悉心体会,与人切磋,反复实践,渐渐形成了清新、洒脱的画风。

  到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新的文化思潮的涌进,已经步入中年的李学孟也开始了自己的思索和探索。在绘画形式和内容的选择上,他将自己的主攻重点由山水画转到了写意花鸟画上。如今,我们看到的是既有传统深厚功力又不失现代气息的花鸟画作品。

  让我们透过他的作品来看一看他的艺术风貌和艺术特点。

  书法线条的支撑。从学画的开始阶段,他就意识到书法的重要性,并以临习书法作为日课。书法上他是从汉碑开始入手的,《曹全碑》在相当一段时期是其临摹的主课。他的行书从宋人米芾的《方圆庵记》开始,再到近代吴昌硕,脉络清晰可辨。有了书法功底的支撑,他的画面中的线条,小到蜂针,鸟之嘴、爪,大到荷花之茎,梅花的主干、细枝,均可做到细线力透纸背,粗线壮如漏痕,而整个画面的苍劲之气多得力于此。

  诸多方向的取法。自明、清至近、现代,写意花鸟画发展极为迅速,在习画的过程中,李学孟选取了任伯年、吴昌硕、张书旗、王雪涛等作为其重点取法的对象。特别是在吴昌硕雄强厚重画风和任伯年精雅格调的调和上作了有益的尝试。

  丰富生活的反映。丰富的生活经历以及对生活细腻而敏锐的观察,使得他的作品题材多样、内涵丰富而具有生活气息。花卉、飞禽、草虫无不表现,都能极尽传神之妙。

  营造独特的意境。在中国画诸科之中,花鸟画和山水画、人物画一样,在意境的营造上,同样要有机地将立意、构思、用笔、用墨、设色等诸多因素施于纸幅之上,方能得到不与人同的意境。我们来看看画家是如何画梅花的。梅花与竹、兰、菊并称“四君子”,是历代画家十分钟爱的题材,各自的追求不尽相同。李学孟先生画梅,先用斗笔以干涩的线、块铺出主干,特别强调几根主干的呼应关系,随后,用稍小狼毫笔穿插较小枝干,且将花开位置预留出来,然后,用白云笔蘸水调朱砂,再以笔尖调曙红、胭脂,按构想花开浓密处开始,层层点去、自浓及淡,随枝干疏密,一一着落。紧接着用叶筋笔以浓墨勾点花蕊,近则细勾交代清晰,远则大体意思、有所体现即可。大体停当,再稍作观察,将画面不足的枝干、花朵慢慢补足,并将枝干结疤以浓墨点上。至此,一幅怒放、傲霜的红梅图跃然纸上,这是一种“山花烂漫欲争春”的意境,而画面枯润相衬,墨色辉映,生动有致。

  李学孟在诸花之中,对于牡丹自有一种别样的情怀。他的牡丹画创作经历可分三个阶段。一是45岁以前,主要以王雪涛小写意花鸟的笔调点花、点叶,层次分明,清新脱俗。二是45岁以后,将小笔染、点转换为大笔挥洒,特别是将大量的粉、色与水相调和,让色、粉、墨经由生宣渗化、流动,显示出色彩迷离,富贵雍容。三是到了花甲之年,他融合前两种画风于一炉,不张不扬,用笔相对减省,依形用笔、设色,准确表述,真可谓色、墨俱老矣,画境不凡。作为牡丹画创作,他常画的有多种意境,我们看到的是纯用水墨表现,而富贵风神皆现,再以大块方形朱砂相衬,牡丹显得更为纯净,加上行书题款,可谓别开生面,这是李学孟在书、画、印多方面造诣的有机结合。

  50年的探索、磨炼,造就了不凡的艺术,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原国家副总理方毅观其画后,题“墨海腾波”赞其画意。他的作品不少为国内外纪念堂、馆收藏,他还先后为李瑞环、赵朴初、李铁映等国家领导人作画。作品多次在全国及省内外参展、获奖,并被选入多种大型画册,荣获北京第二届新世纪名画名家中国画大展大奖全能金像奖。李学孟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河南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书法家协会会员、洛阳市国画家协会副主席、洛阳市书画院副院长。

  (图为李学孟的红梅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