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兄弟两人,小时家贫,父母只供得起一人读书。哥哥天性善良,主动提出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弟弟,于是父母把学习的机会给了小儿子。小儿子很争气,念完大学,又念了研究生,后来又公费到国外去读博士,学成回国,不久就进了外企拿着很高的薪水。而此时哥哥还在家乡的一个小矿山里当着最危险最劳累的挖煤工。
弟弟在房价上百万的北京生活、工作,虽有高薪,可仍然感到生活压力很大。所以对老家的亲人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父母只想着从小亏了大儿子,指望小儿子出息了,能帮帮哥哥,好歹也算弥补,所以对如今的小儿子很是不满。
这时候,大儿子对父母说,我也有一双手,能养活自己,虽然我小时候把学习的机会让给了弟弟,可学到今天这一步也全靠他自己,他对父母赡养是应该的,对我他没有这个义务,我把学习机会让给他的那天,也没想过弟弟能有这么出息,这是他努力得来的,我不能对他要求什么,你们也不该生气。
父母听了也不好说什么,只是把这话转给了小儿子。小儿子听后,给哥哥去了封信,说,哥哥,我在国外学了几年,吃了很多苦,也认为我不欠你们的,如今的一切都是自己努力得来的。可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和哥哥比,我觉得我很自私,我虽然书读得多,可做人和你比不了。他随信还寄了一万块钱。
钱哥哥没收,回信只有一句,你不欠哥的,安心过日子吧。再后来,哥哥从挖煤工一直干到了一个中型矿的承包人,生活彻底改观了。弟弟在北京经常对朋友说起自己的哥哥,说他是个白手起家的企业负责人,言谈中充满了自豪。
是呀,生活需要人自强自立,如果哥哥因为当年的一次让,而让弟弟一辈子来还债,一辈子来救济自己,进而放弃了自己对生活的努力和追求,哥哥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弟弟也会觉得疲惫不堪。难道亲情是可以用公式计算的吗?既然不能,当付出的时候就不要想回报。既然是亲人,既然爱他,就学学故事中的哥哥,自强自立,让亲人自由地呼吸吧。 (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