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油油的麦田看上去与其他地块没有多大差别,然而偃师市首阳山镇5000亩免耕田已经连续3年小麦平均亩产达550公斤、玉米600公斤。
日前,站在麦田边,来自墨西哥的约翰·迪克森等6名“洋专家”惊呆了。他们交口赞叹: 洛阳“懒汉种田”效果太好了。
这些“洋专家”是和30多名国内专家一起来察看“水和粮食”挑战项目(黄河流域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实施情况的。该项目2005年开始实施,目标是建立符合黄河流域旱作区实际情况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力争在节水农作制度和保持耕作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较大突破,整体构建黄河流域旱作区资源优化与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支撑体系,为推动节水型农业结构调整,实现节水农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懒汉种田”指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以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地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目前,我市保护耕作面积累计30万亩,去年麦播10万亩。应用该技术,降水利用率、水分利用率、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0%,水土流失减少60%。现偃师、伊川、洛宁、洛龙被列为国家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区。
30多名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洛阳“懒汉种田”是黄河流域旱地耕作的最有效模式。
本报记者 王继辉 通讯员 潘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