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石文禹)颜色银灰、状如碎馍块的小玩意儿,看着毫不起眼,但却是航天、航海工业重要的原材料!这就是海绵钛,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强劲增长,钛合金呈现出了供不应求的态势。
七二五研究所抓住了这一机遇,同新安电力集团合作,迅速决策实施了 “年产5000吨海绵钛工程项目”,成为河南乃至中部地区首个“发钛财”的单位。
昨日,记者来到洛阳双瑞万基钛业有限公司采访时看到,这个坐落于新安万基工业园内的海绵钛生产基地,虽有几处正在进行土建施工,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完全到位,但白色墙面、混凝土结构的主体厂房群已经拔地而起,在青山蓝天的映衬下,分外壮观。400多米长的宽敞厂房内,几十套还原蒸馏装置一字排开,正在进行生产,工人们在各个岗位忙碌着;在成品库,一桶桶海绵钛正被装上卡车。
公司总经理高文武介绍,5000吨海绵钛项目是2005年10月开工建设的,规划总投资5.5亿元。为了让项目早日投产、早日见效,在实施中他们坚持边进行工程建设、边工艺调试、边试生产。2006年5月20日,公司第一炉5吨海绵钛诞生。从第一炉海绵钛生产各个环节检测数据看,产品品质、能耗、产能、工艺、环保等方面均满足批量生产要求,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炉海绵钛,是洛阳有史以来第一炉海绵钛,也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的第一炉。
“双瑞万基钛业的第一炉海绵钛的出产,确实来之不易。”作为该项目前期论证主要负责人,七二五所产业开发处处长黄昌廉研究员说,海绵钛的生产,技术含量高,工艺比较复杂,在我国虽然有30多年的生产历史,但工艺一直不成熟。近几年,七二五所依托自身材料研究的技术优势,并从国内聘请了多名专家,在国内现有技术基础上,又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对工艺环节进行大量创新,终于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绵钛生产工艺。
“近几年,七二五所在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积累了经验,趟出了新路,海绵钛项目是我所利用技术集成优势,联合新电集团,在洛阳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支持下,抢抓机遇、快速决策的成功范例。”谈到海绵钛项目上马过程时,七二五所所长、公司董事长孙建科说。
孙建科介绍,海绵钛项目已经完成投资4.26亿元,土建完成了80%,设备安装完成了60%。但值得骄傲的是,鉴于海绵钛良好的市场前景,我们在项目实施中对规划进行了调整,对技术工艺进行创新,空间不变,配套设施不变,投资只增加20%左右,到今年年底整个项目建成时,名为“5000吨海绵钛项目”,实际年产能将翻一番达到1万吨。届时,海绵钛项目实现产值将达10亿元以上,占据国内钛原料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