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农业,农村,农民,事关现代化,事关大局稳定。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极为重视,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对“三农”投入。我市农民积极面向市场,发扬创造精神,农村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为展示各县(市)区一些乡镇、村庄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足特色的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经验,本报今起开设“产业富民看乡村”栏目,对一些乡村的典型做法进行报道。
孟津县会盟镇铁炉村的梨熟了,外地果贩纷至沓来,拉梨的大车小车一辆一辆开进村里。
回想4年前跑到广州卖梨的艰辛,不少种梨大户深有感触:“这是沾了荷花节的光。”
会盟,以八百诸候会盟之地而得名。长达15公里的黄河渠贯穿全境,2万亩稻田、1万亩生产黄河鲤鱼的鱼塘、上万亩荷塘、数千亩孟津梨园错落分布,成为当地四大特色农业。美丽的水乡风光,再加上国家级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令会盟博得“河洛江南”的美誉。
虽然距市区东花坛仅19公里,但是长期以来,“河洛江南”犹如蒙住了“盖头”,除了少数钓鱼爱好者外,市区居民大都对会盟特色农业知之甚少。
2004年,受国内一些地方举办荷花节的启发,会盟镇决定,依托扣马、扣西两个村为主的上万亩荷塘,举办荷花节,发展农业观光旅游。
当年7月,首届荷花节在匆忙中上阵。“为吸引游客,当时连门票也没有印。”镇党委副书记卞金星回忆说。
尽管是农民自己办节会,各种设施条件都较差,甚至连乘公交车也不方便,荷花节还是每天吸引了一二千名周边地区市民前来。随后,又连续举办了三届。如今,会盟荷花节成为我市北线旅游除小浪底观瀑节外最具人气的节会。据卞金星介绍,今年荷花节门票收入达十几万元,综合经济效益500多万元,游客约50万人次,特别是三门峡、济源、运城等外地游客人数明显增加。
“门票收入不是我们的目的。”卞金星称,荷花节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让游客了解会盟,借此把会盟的四大特色农业推了出去。
会盟有数万亩沼泽地和盐碱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引种莲藕,短短几年间,种植面积达到数千亩。以前,当地农民起早贪黑到城里去叫卖,但是连市蔬菜公司都不知道这里盛产莲藕,每年总是大老远跑到湖北采购。
办了荷花节后,全国许多菜贩子找上门,莲藕出了地头就被拉到外地市场,价格也翻了一番。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