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不清楚收件人和寄件人,邮政编码填反;有的甚至还不知道自己家里的准确通信地址……记者了解到,在成都各大高校大学新生开学时,不少高校教师组织学生写“家书”,却遇到“大学生写不来信”的尴尬事。专家提醒,在电话、网络日益发达的当今,书信交流同样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基本能力,不可偏废。
黄老师今年担任西南民族大学某学院大一辅导员,要管理70多名学生。日前,黄老师要求该学院新入学的大学生写“一封家书”,汇报自己在大学的最初感受。为防止学生偷懒,黄老师要求学生在教室里集体写“家书”,还专门安排了学生干部买来信封,学生写好了信后由班干部收集起来,集体交寄。
谈起写信那节课的情况,黄老师哭笑不得:有七八个同学居然不知道邮政编码,他们不停地问:“邮政编码是什么,填在哪里呢?”有四五个同学把寄件人和收件人的地址、邮编写反了。更搞笑的是,其中一个女生在收件人邮编一栏填的是自己家的电话座机号码,还问同学“怎么框框少两个呢”。 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家书”,黄老师不得不现场授课。黄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学生信件的内容涉及隐私,我没有看。但是我能够肯定,在信件的称谓、正文、结语、署名、日期5部分上,位置不对或者不全的,估计有三到五成。”
据记者了解,类似这样的尴尬事,在四川的其他高校都发生过。
据悉,在大学、高中甚至初中学生中,比起写信,他们还是更倾向于短信联系、网上聊天。“你加我的QQ(MSN)”、“有事给我发短信”、“我们上网聊”等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时髦语,这就造成了不少学生不会写信的尴尬局面。
针对大、中学生写不来信,冷落书信的现象,四川省著名的教育专家、四川师范大学游永恒教授指出,书信交流是人和人交流的基本能力,不能偏废,也无法替代。游教授认为,一个人亲笔写出来的信件,带有其本人的笔迹、个性、思想、情感,这些是无法从冷冰冰的“宋体字”中表现出来的。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