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北京奥运会河南省组委会火炬传递城市路线考察组在结束对洛阳的两天考察后决定,将我市第22中学确定为洛阳火炬传递过程中的唯一一个休息站。在这一殊荣背后,是奥林匹克精神与一所中学的深厚情缘。
28块奥运知识展板
第22中学有27个班1500余名学生。与别的学校最大的区别在于,这里每个班都有一块同学们自己精心绘制的奥运知识展板。
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是我国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更是引导学生放眼世界的极好契机——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22中自北京申奥成功后,就把有关奥林匹克的知识融入到了日常的教学中。
走进22中,人们的视线会被28块色彩斑斓内容丰富的展板吸引——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办的第1届现代奥运会,到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第24届汉城奥运会……直至2004年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28块展板图文并茂展现了历届奥运盛会的风采,构成了一个“奥运知识长廊”。
手工制作的“鸟巢”
在学校的一间展厅内,形态各异的学生手工作品无不透出浓浓的奥运情结。
活泼可爱的福娃是用废旧彩色毛线头在硬纸板上一点点粘拼而成的;把五色丝带细密地缠绕到5个呼啦圈上,然后再将呼啦圈错落地固定在一起,一个奥运五环标志就“诞生”了。最引人注目的是“鸟巢”——国家体育场模型,劳技课教师王清煜介绍,这是同学们用泡沫板、铁丝、牙签、火柴棍制作出来的。“在制作过程中,大家充分理解了‘鸟巢’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为体现绿色奥运的精神,同学们还为‘鸟巢’设计了复杂的雨水排放系统,在将近900个屋顶网格中都安装了水槽,水槽中的雨水依靠虹吸作用被汇集到14根钢柱中,最后注入排水系统中。”
教案里的“奥林匹克风”
提起奥林匹克,人们自然会联想起一个个充满希望、活力四射的情景:圣火熊熊燃烧,五环旗迎风招展,和平鸽腾空而飞,体育健儿龙腾虎跃……
老师们想得更远——奥林匹克内容丰富,它与化学、物理、地理、音乐等各个学科都有联系,为什么不能在正常教学中加进更多“奥运元素”呢?
化学教师李明武向我们展示了他精心设计的教案——《奥运会与兴奋剂》。
“兴奋剂的定义:兴奋剂在医学中原指能刺激人体神经系统,使人产生兴奋从而提高机能状态的药物,后在体育界泛指可作用于人体机能,有助于运动员提高成绩的药物,亦是禁用药物。”
同学们在上过这堂课后有哪些收益呢?看看他们的笔记就明白了:
“过度的职业化催生出兴奋剂,兴奋剂的作用是‘以人为的不正当方式’提高运动员的竞赛能力。”“兴奋剂泛滥的后果不仅是职业化体育被完全毁掉,就连非职业化体育、全民健身等一切体育活动都被‘颠覆’……”
这些打着鲜明“奥运”烙印的教案组成了这所中学极富特色的个性教材——
音乐:如何欣赏歌曲《奥林匹克风》;物理:奥运会比赛项目中的物理知识;地理:首都钢铁公司搬迁与绿色奥运;英语:奥运会常用英语会话。
奥运之风吹过五大洲,吹遍神州大地,也吹进了第22中学的课堂。近日,国家奥组委和教育部联合授牌,将这所中学命名为奥林匹克示范学校。
本报记者 赵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