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钓鱼爱好者都喜欢到吉利区钓鱼,因为这里临近黄河的许多村子里都有鱼塘,而且鱼的品种也很多。但许多人不知道,吉利区的高标准鱼塘已达到5000亩,分布在沿黄河的10多个行政村,鱼的品种也达到20多个。2006年全区水产业总产值达7652万元,水产品总产量达1.1万吨,占全市水产品总产量的1/3以上。
日前,我们来到吉利区吉利乡吉利村,这个村是吉利区最早搞鱼类养殖的专业村。据村党支部书记张根介绍,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养鱼不缴农业税,再加上这里挨着黄河,养鱼有优势,因此,村民们都开始挖塘养鱼。在吉利村,只见一个鱼塘挨着一个鱼塘,鱼塘都不大,最大的不过10亩左右,小的只有三四亩。鱼塘里装着增氧机,塘边上安着投料机。
我们到时正值养殖户们喂鱼的时段,鱼塘边上的投料机一发出声响,鱼儿们就从水底露出头来,一个个张着大嘴等着喂料,鱼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有些鱼塘的鱼已经长到1公斤多了,是快出塘的鱼;还有些鱼塘的鱼只有三四厘米长,是准备过冬的鱼,明年10月才能出塘。
来到专业户张云生家鱼塘的时候,正好一辆车来拉鱼。只见卡车内的草鱼活蹦乱跳,每条都有1公斤多重。
“这辆汽车只拉了3000公斤鱼。上个月我的一个塘出鱼,有1万多公斤呢。”张云生笑着说,他家有150多亩鱼塘,下个月还有4万多公斤的鱼要出塘。
张云生说,吉利的鱼大多都卖到山西、陕西了。
“每公斤鱼能赚多少钱?”“赚不了多少钱。”张云生“谦虚”地说。但张根“揭”了他的“老底”:草鱼每公斤的批发价是7.2元,成本5元左右。
“像他这样的大养殖户,俺村有好几户。”张根介绍,吉利村有1000多亩鱼塘,500多户人家中有七八十户养鱼。虽然都是养鱼的,但养的方式却不同,有些人的鱼塘鱼养得稠,是为了卖鱼;有些人的鱼塘鱼养得稀,是供人垂钓的。
说着说着,张根带我们来到几处鱼塘前,这几个鱼塘与别的不同:面积较小,而且塘与塘之间是水泥路,塘堰用砖石砌成。张根介绍,这是吉利区最早的“垂钓塘”,塘的主人是73岁的张德青老人。
据老人讲,正常卖鱼,一公斤草鱼7元左右,但钓鱼者钓上来一公斤草鱼要交15元。一到周末,他的鱼塘就会挤满了人,最多时能来六七十人,一天能卖七八十公斤鱼。
由于利润可观,如今许多村民都办起了“垂钓塘”,吸引着洛阳、郑州等市的钓鱼爱好者。
“不养鱼的许多村民也‘吃鱼’。”张根说,有的村民跑运输贩鱼;有的学技术专看鱼病;还有的当“鱼经纪”,专门替养殖户联系卖鱼……总之,村里大部分人是围着鱼打转的。
养鱼不仅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也让吉利村的收入增加了。张根说,村里每年光鱼塘承包金就能收30万元。村里有了钱,自然也让村民得了实惠,去年村里投资70余万元为养殖专业户们打井、架电线……
本报记者 温燕 特约记者 郭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