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中钟跃民。 |
|
本报讯 表现“文革”时期一批年轻人“残酷青春”的电视连续剧《血色浪漫》,在全国各地电视台播了几轮后依然收视火爆,本月又上了“星”,在多家地方卫视热播。然而,小说《血色浪漫》的著作者都梁近日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却直率地表示,自己对这部电视剧的改编有不少意见,两年后将由自己的影视公司重拍该剧。
不少摄制组好似“草台班”
对目前大多数电视剧,都梁不客气地指出:没有任何创造力,只是在挣钱,在混饭吃,只是接个活把它完成了而已。他解释说,电视剧有两种,一种是艺术品,投入全部的精力去创作;另一种是混饭吃而已,叫“行活”。
都梁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一些影视剧的拍摄内幕。他说:“不要认为影视公司规模大就代表制作能力强。其实不少摄制组都是临时纠集起来的,不比草台班子强到哪儿去。所以,公司大小没关系,重要的是导演是谁,艺术由谁把关。《血色浪漫》是我第一次把作品拿给人家拍电视剧,当时感觉有点‘上当受骗’,没想到他们能把我的东西随便改,原以为至少会跟我商量商量。但我一想到这部剧作给不少从业人员带来了好处,使其身价高了,片酬涨了,就觉得这事也挺好。不过以后我会谨慎点的,这种情况不会再出现了。”
都梁表示,根据自己第一部小说《亮剑》改编的电视剧虽然也很火,“整体不错”,但“也算粗糙”,“一些细小漏洞是不能容忍的”。因此,为了使自己的作品不成为“行活”,而是真正的艺术品,都梁表示,《亮剑》他肯定要重拍,“现在这个《亮剑》电视剧只表现了我一半的思想”。
钟跃民是有生活原型的
看过《血色浪漫》的很多观众特别喜欢剧中的钟跃民。都梁说:“钟跃民是有生活原型的,而且不止一个原型。我从那个时代走过来,他代表着当年的‘顽主’一类人,现在他们可能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掌握着一定的话语权。于是冒出很多‘钟跃民’,把自己对号入座,声称我写的是他,还问我‘你要写我怎么不跟我打个招呼啊’。这起码得出一个结论,‘钟跃民’这类人还是有一些的,我写作还是有生活基础的。现在一些年轻演员没经历过那个年代,影视公司选择知名度高的演员出演无可厚非,但他们能否演出我心中的钟跃民?我肯定地说:不能。”
都梁承认《血色浪漫》中有自己的影子,“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当然有印记”,但“如果我说我就是‘钟跃民’,那可真有‘意淫’之嫌了,那么多女的都爱他,这可不是我。打群架的事我也干过,但绝对谈不上‘称霸一方’”。
成采访对象是一种悲哀
作为一个典型的业余作家,都梁的作品写一部红一部,让人不由联想到不少专业作家创作力衰竭的状态。对此现象,都梁表示:“我们应该反思,这些年来我们的文化是不是扼杀了一种创造力?!都梁今天能成为你们的采访对象可以说是一种悲哀。我本来不是这个行业里的人,这就说明这行业里的人创造力比较低了。文学存在壁垒问题,几个作家形成一个小圈子,声称自己是搞纯文学的,很高雅,别人看不懂只能说明别人俗。我却觉得这些人不怎么样。如果这类人在作家中形成了主导,文学就没出路了。”
对于国内的评论家,都梁同样不抱多大好感:“一个国家文学整体的滑落大家都有责任。评论有好的和不好的,评论家的创造力也成问题,所以不具备说别人的资格。《亮剑》卖得好就被人说成是通俗文学,那些卖不动的作品才叫‘高雅’。我认为说这种话的人有心理疾病,说穿了是中国文人内心深处的‘穷、酸’二字在作怪。”
对于“纯文学”,都梁还是摇头:“这个概念很模糊,没人告诉你什么是纯文学,什么不是。难道越看不懂、没故事、絮絮叨叨,就越叫‘纯文学’?” (李菁)
题图均为《血色浪漫》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