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几天,家住新安县城西关的刘江凯、王荣夫妇忙里忙外,正在为女儿置办嫁妆,因为国庆节独生女儿就要结婚。尽管女婿家居偏远的石井深山区,但夫妻俩提起这门亲事依然乐得合不拢嘴。
想到女儿往农村嫁,王荣不由想起自己当年从农村往城里嫁的情景。那时,农村人能在城里找个对象,左邻右舍就羡慕得不得了。现在不一样,城里闺女也乐呵呵地愿意嫁到农村去了。
近几年,新安农村发展可谓今非昔比,农村人吃上了自来水、走上了水泥路,看病能报销。提起这几年农村的变化,人们都说要感谢新安工业的发展。2006年,该县财政收入达到6.57亿元,跃居河南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县委、县政府把关注民生、解决“三农”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每年都承诺为民办实事,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向乡村。
针对农业基础条件薄弱的状况,该县累计投资10亿多元,使120多个村吃上了自来水,80多个村实现了安全饮水;对农村电网进行全面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在全省率先消灭无电户;完成“村村通”道路700公里,使62个村通上了公路、236个村通上水泥路;对全县中小学校校舍进行改造,消除了D级危房;对11个乡镇卫生院进行改扩建和设施配套,村村建起卫生室;对700多户不具备生存、生活条件的深山独居、散居户进行开发移民;对4000多农村贫困户危房进行改造或搬迁;为所有行政村通上了闭路电视,建起了“农家超市”。同时,政府出资,为全县农民免费办理新型合作医疗,免除全县农村中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杂费,为农村贫困户免费安装有线电视。
在此基础上,该县以工业理念经营农业,即围绕规模、特色发展高效农业,并结合农业特点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发展乡村工业,促使农产品转化增值。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方面的服务,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从事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
如今,新安农村已形成了“南椒、北药、川区菜、东区樱桃、丘陵烤烟”五大种植格局,加上养殖业、文化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11个乡镇基本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化格局。从2002年到2006年,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3%,达到3450元,去年,仅2.8万亩朝天椒就为农民创下6000余万元的收入。“穷坑”变成了“福窝”,又怎不叫城里人眼红、羡慕呢?
(郭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