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下午,位于大山沟里的新安县石寺镇渠里煤矿敲锣打鼓、鞭炮齐鸣。
全矿1000余名职工正在欢送他们的采煤队长——刚刚被命名为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的崔俊卿,他即将奔赴北京参加表彰大会。
获此殊荣,全市仅崔俊卿1人,而且这也是洛阳煤炭系统自1994年以来得到的最高荣誉。
在井下一干就是30年
1977年,24岁的崔俊卿来到渠里煤矿当上了一名矿工。当时,这个矿还是小型集体企业,开采技术落后,井下作业全凭手镐掘、筐子拉。
出生在五头镇孙家坡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寒的崔俊卿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他文化程度不高,但在井下作业遇到难题时勤学、勤问,日积月累,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成为矿上名副其实的“全井通”。
2003年,为提升矿井的安全生产整体水平,矿上决定对生产系统进行优化升级:采掘支护由过去的木支架改为工字钢支架和单体液压支架,巷道运输由过去的矿车推运改为皮带输送,矿井还安装了先进的瓦斯监控系统和瓦斯抽放系统……
面对一项项新工艺、新技术,崔俊卿总是第一个掌握操作要领,然后再传授给其他人,被矿工们亲切地称为“新机种试飞员”。
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崔俊卿是矿上的第一任采煤队长,而且一干就是20年。
20年来,他带领采煤队年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年年实现安全生产。矿上领导换了一任又一任 ,一些老工人也相继退休离矿,可他这个采煤队长却成了渠里煤矿的常青树。
30年的井下作业,使崔俊卿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在井下作业现场,他把安全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常对工友说:“安全上咱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你们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决不能倒下来,一定要保证安全,让亲属放心!”
去年10月的一天,他正在医院输液,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他惊醒。原来,井下出现了塌方。崔俊卿翻身下床,拔腿就往外跑。到现场一看,十几平方米工作面塌方,顶板破碎,正往下掉渣。老崔当机立断,挑选了几位技术好的工人拉来钢梁和木料紧急抢修,终于消除了危险,恢复了生产。
20年来,崔俊卿带领他的采煤队先后参与了多次瓦斯爆炸、煤矿透水事故抢险,为抢救遇难矿工和国家、集体财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本报记者 赵志伟 通讯员 关建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