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只见郑会香穿着一件白大褂正在忙活,她的工作是照顾福利院老人的衣、食、宿、卫等。
“虽然这活儿又脏又累,但我和丈夫是怀着爱心来对待老人的。”郑会香的丈夫叫孟红潮,在这家福利院食堂当炊事员,谈起他们的工作,郑会香显得异常激动。
10多年前,孟红潮、郑会香相继从洛阳面粉厂下岗,这给他们一家4口人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压力,夫妇俩只好出去做临时工。孟红潮做过门卫,还到一家乡镇企业跑过业务。郑会香当过保姆、扫过厕所,还给饭店洗过盘子、给商场扫过地。
那时,夫妇俩每月的收入加起来也就五六百元,上中学的儿子要用去200元,还要给孟红潮的母亲买些营养品。“很少买蔬菜,总是腌咸菜吃;中午常吃擀面条,晚上把剩面汤热了喝;偶尔买3元钱的肉,我们家能吃3顿……”郑会香说,那时生活非常拮据,她和丈夫两三年都没添过一件衣裳。
2006年9月的一天,孟红潮突然接到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的电话,让他到福利院当服务员。他赶到福利院了解情况,原来,夫妇俩经常到市人力资源市场找工作,给管理人员留的有资料,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按照政府部门的要求,提供一些公益性岗位给困难家庭,工作人员在市人力资源市场发现了孟红潮的资料。
孟红潮喜出望外,当即推荐妻子也来做服务员,结果夫妇俩双双被聘用。经过一周的培训,他俩便开始正式工作,不久,根据工作的需要,孟红潮被调到食堂当炊事员。
“多亏政府给我们提供再就业的机会,使我们全家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郑会香说,现在夫妇俩每月的收入相加达到1000元,是打工10多年来月收入最高的,生活条件也好了许多,而且,儿子明年就要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日子会越过越好。
本报记者 李银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