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胡越)对于各种各样的政务信息,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作为向上级提供信息的重要渠道,许多政府部门都办有这样的政务信息。
在人们印象中,各类政务信息尽管名称不一,但内容几乎一个模样——刊登的内容基本上是各单位的工作成绩,报喜的多,报忧的少。
有感于此,一位市领导曾在会议上不无感慨地说:现在不少单位送来的信息、简报没看头,空话多,自我表扬多,内容太虚。
值得欣喜的是,变化已经悄然发生。
《政府工作快报》是市政府办公室主办的一类政务信息。翻看近来的《政府工作快报》,变化跃然纸上——
2007年7月13日的《政府工作快报》共4页,通篇不见反映工作成绩的文字,内容只有一项,是市检验检疫局对我市农产品出口的调查和建议。文章直言洛阳农产品无论是出口规模还是创汇都在河南省排名靠后的现状,并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具体原因,提出了十个方面的建议。内容翔实,观点明确。
“当前影响沼气建设的主要原因”、“贫困山区群众在发展农业产业化方面遇到的困难和建议”——像这类讲问题的信息在《政府工作快报》中越来越多了。
“虚的少了,实的多了。”市政府办公室信息科工作人员王少华长期从事《政府工作快报》的编写,对这种变化体会深刻。他说,以前的政务信息以反映部门工作成绩的居多,现在有两类信息明显增多:一是反映问题类信息,二是调查研究类信息。
王少华说,现在这两类信息最容易被采用,也最受领导欢迎和重视。
汝阳县有网民反映部分中小学作息时间不合理,学生负担过重,这一信息刊发后,有关领导作出批示,该县教育局专题进行调研,最终拿出了解决办法。
吉利区反映环保工作有四难、汝阳县反映黏土砖治理的三个怪圈的信息刊发后,市政府领导作出批示,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政务信息悄悄变脸的背后,是更多实实在在的工作。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不少政务信息是经过有关部门历时数月的深入调研后采写而成的。
其实,政务信息的变化只是党政机关作风变化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还创办了30多种周报。这些周报的特点更加鲜明,上面全是反映的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且还详细记录着对每个事项的领导批示和办理进展情况等。问题不解决,周报不销号。通过周报的督办,一大批复杂问题得到解决。
宜阳县政府办负责信息工作的沈朝阳说,市政府的政务信息在变,县里的政务信息也在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但是我们采用信息的标准,也是现在许多部门工作的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