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社会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最美不过夕阳红
为贫困老人 送温暖活动“升温”
九九重阳 登高赏菊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洛阳市城市饮用水 二次供水管理办法》等4件规章的决定
九九重阳节 老人受关爱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洛阳市规范性 文件备案办法》等7件规章的决定
我市明日开展 全民义务劳动活动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10 月 19 日 星期    【打印】  
今天是重阳节,也是老人节。人们尊老、敬老、爱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人们的晚年生活也多彩浪漫,让我们一起走进4个家庭,感受他们的幸福生活——
最美不过夕阳红
  百岁老太:四世同堂乐融融

  李荣箱老太太整整100岁了,但她身体健康,精神饱满。

  老人现住在市农科院生活区的大女儿家。几天前,记者前往采访,她端坐在沙发上和亲人闲聊,表情慈祥、衣着整洁,一手拿着拐杖,一手握着手帕,满头银发和满脸皱纹折射出岁月的沧桑。

  看见有人来,老人热情地问:“你叫啥?”她的大女儿李玉兰笑着对我说:“老太太把你当成偃师老家来的人了。”

  李荣箱是偃师市李村镇人,1907年三月初六出生,她的3个女儿中年龄最大的已经73岁了。家有百岁老人是后辈们的福气,更是老人自己的福气。如今,老人已是四世同堂,全家有四五十口人,最大的重孙女已经大学毕业,在深圳工作。她的后辈中人才辈出,一些外孙、外孙女在上海、广州、三门峡等地工作,分别在教师、公务员、工程师、企业主管等岗位上发挥着作用,他们经常在工作之余回家看望老人。采访的当天,老人在我市工作的外孙张朝安和外孙女张朝霞,还专门看望了她。

  看到家里的人多起来,老人很高兴,不由自主地讲起往事,还向大家说起百岁寿诞的事。

  李玉兰说,母亲的大半生都在农村生活,啥脏活、累活都干过。虽然父亲70岁就不在了,但母亲心态很好,一向乐观、豁达,生活简单、朴素,她的长寿应该和这些因素有关。即便是现在,老太太吃饭也不挑食,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天气好时还要到院里活动一下,家里来了客人总是很热情,客人走时还要亲自送到门外。

  老人还有个特点,见人就问“玉米熟了没有、收成咋样”等,当听说收成不错时,她就很高兴。

  老人年轻时总念叨家里全是女儿,担心养老成问题。现在,她看到3个女儿家家都过得很幸福,后辈们对她很孝顺,又经常念叨:“社会真是变了,养儿养女都一样!”

  本报记者 李银刚

  书画夫妻:泼墨挥毫比翼飞

  在涧西中信重机公司生活区有这样一对退休的老人:男主人叫田家玉,喜书法,真草隶篆无所不通;女主人名叫张世英,爱画画,牡丹山水无所不及。

  有人说,这对老夫妻,一书一画,比翼双飞,于浓墨重彩间描绘着绚烂人生。

  1943年生于河南雎县的田家玉,自小练字,1963年入伍,在紧张的军旅生活中,老田不忘习字,并在各种书法活动中“大显身手”,1970年他从部队转业进入企业,工作之余仍坚持挥毫泼墨,一直到退休后。

  老田的“贤内助”张世英曾在市工艺美术绣品厂工作,喜爱绘画和刺绣,尤其擅长画各种花朵,对牡丹更是情有独钟。

  因为共同的爱好,老两口的退休生活充满了情趣。田家玉说,书画创作让我们的老年生活生活有了精神寄托。平时我们相互交流、关爱,从没有因生活琐事拌过嘴。

  尽管已是花甲之年,田家玉每天都要骑十几公里自行车。他说,这主要得益于书法创作,因为,书法创作能够修身养性,延年益寿。

  今年4月,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5周年毛泽东诗词全国书画大赛上,老田创作的篆书作品和夫人创作的牡丹绘画作品,双双获得金奖。

  在他们只有两居室的家里,有一间专门当作创作室——文房阁。墙上挂着张世英创作的大幅牡丹画,每幅画的落款都由田家玉执笔。书与画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在充满墨香味的文房阁内,一人绘画,一人习字,好一幅温馨的画面。

  本报记者 赵志伟 通讯员 薛伟堂

  古稀老人:东奔西跑忙摄影

  打开电脑,插上数码相机存储卡,一张张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照片跃然屏幕。公园小径、乡村街道、龙门、白园、关林、白马寺、白云山、万人相亲会、车展、花车巡游、社区演出、路边可爱的孩子和漂亮的姑娘……

  李茂峰饶有兴致地讲解着自己拍摄的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有故事,见证着他每日的行踪。在摄影天地里,他就像一个充满好奇与激情的孩子,完全不觉自己已71岁了。

  上世纪80年代初,他花300多元买了一台相机,几年后,他又买了一台更好的,并渐渐地配了不少专业设备。因他的“专业”,谁家有什么大事,总是邀请他去照相,而他也乐此不疲,还自掏腰包洗出照片。

  过去老相机是用胶卷的,他的工资不高,平时十分俭省,但一遇上这种事,几十元交出去眼都不眨一下。

  “现在好了,我终于鸟枪换炮了。”李茂峰兴奋地说:“科学发展真快,数码相机太好了!想拍什么拍什么,不好了还能删,再也不怕浪费胶卷了!”今年年初,李茂峰到商场里转了又转,花了1400多元买回了一台61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从此爱不释手。

  1996年,李茂峰从洛阳铜加工厂退休。现在每天早晨6点多就出门,边溜达边锻炼,同时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情立即拍下来;吃过早饭,他再次揣着相机出门,商场、超市、街道、公园,有时甚至跑到郊县去采风,银杏山庄、刘秀坟、王铎故居、白云山等地多次留下了他的足迹;连晚上散步相机都不离手。社区活动、文艺演出、相亲大会、各种庆典及展览,都有他的影子,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哪儿热闹跑哪儿,见啥拍啥”。

  每天采风回来,他都把相机连在电视上,和老伴共同分享一天的收获,讲讲照片背后的故事,讨论哪张照片有进步,哪张的角度不太好。老伴总是乐呵呵地欣赏照片,更欣赏老头子。她说:“他现在每天带着相机往外跑,好像上班一样,成了一种事业。他不打牌、不赌钱,有自己的爱好,人变得开朗,身体也好,我当然支持他,有时候也跟他一起出去。”        本报记者 石蕴璞

  老夫老妻:风雨同舟迎金婚

  “老王,又带着老婆去兜风啊?”“对,今天去新区的体育公园看看!”

  这天,在道口巷4号院街坊邻居的一片夸奖艳羡声中,王志敏带着高小巧,开着电动车,开始了一天的“漫游”。

  王志敏67岁,高小巧64岁,两位老人在一起走过了43个年头。自2004年高小巧患脑偏瘫以后,王志敏就坚持带着老伴四处游玩。他的目的只有一个:老伴能恢复如初。

  王志敏和高小巧都是荥阳人。1964年,经同学介绍,还在新疆当兵的王志敏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与高小巧成婚。之前,王志敏对高小巧一无所知,唯一的印象就是同学对她的评价:温柔贤惠。

  4年后,王志敏转业到洛阳列车段,当时,高小巧还在荥阳农村老家。作为一名走南闯北的列车员,王志敏很少回家。“老伴在农村种着8亩地,一个人带大了3个孩子,真是辛苦啊!”1993年,两口子终于团聚,心有愧疚的王志敏更加珍惜高小巧。

  王志敏会拉板胡,退休后经常和一群志同道合的“票友”给街坊邻居表演。2004年,高小巧突患脑偏瘫,右半身失去知觉。王志敏就片刻不离病榻。“开始是给她活动手脚、按摩胳膊,后来病情有所改善,就买了一辆轮椅,天天推着她出去散步。”

  后来听医生说,脑偏瘫患者如果长期不思考和运动,就有发展为老年痴呆的危险,王志敏不禁一惊。有一天,王志敏对高小巧说:“我扶着你,站起来试着走走。”

  在王志敏的鼓励下,高小巧开始了“蹒跚学步”。

  “老婆,以后每天我都带你出去兜风、看世界!”几天后,王志敏推回来一辆新电动车,兴冲冲地对高小巧说。

  从此,每天清晨,小区的居民都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带上一天的干粮,王志敏扶着高小巧坐到电动车后座上,两口子就出发了。

  3年来,王志敏带着高小巧去看过小浪底的观瀑节、孟津黄河大桥边的飞鸟,还到新区给她介绍城市的巨变……

  在王志敏的悉心照料下,高小巧的病情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以前不能动的右手,现在可以重新拿起针线缝补衣裳;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没有出现衰退现象。

  王志敏独创的“旅游治疗法”,也被外科医生称为“奇迹”。现在,这对相依为命40多年的老夫妻,正满怀信心迎接金婚的到来。

  本报记者 邓超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