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月3日,《河南日报》一版刊发省委书记徐光春署名文章《让全民创业之歌响彻中原大地》,本报今日全文转发,敬请关注。
良好的创业环境,应包括阳光、空气、雨露、养分四要素。阳光,就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把阳光普照在每个人身上,满腔热情地鼓励和支持大家去创业。空气,就是营造一种自由创业的氛围,形成人人能创业、到处可创业的局面。雨露,就是为全民创业提供优惠的政策,为创业者普降甘霖。养分,就像土壤测土配方一样,缺什么补什么,为创业创造条件。
为了营造这样的创业环境,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提供最优的服务;二要给予最大的支持;三要搭建最佳的平台。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健全职业培训制度,提高城市新增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和创业能力。刚刚结束的省委八届五次全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促进全民创业的新要求。促进全民创业,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让每一个人根据自身情况,抓住发展机会、选准发展路子、充分发挥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大显身手,在各自领域创造价值、成就事业;就是要激发一切能够鼓起的创业热情,调动一切能够动员的创业主体,放开一切能够开放的创业领域,落实一切能够做到的创业政策,在全省上下大力营造千方百计谋创业、千辛万苦去创业、千军万马兴创业的生动局面。促进全民创业,显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反映了干部群众的迫切愿望,体现了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必然要求。必须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奋力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的高度,从发展之基、富民之本、活力之源、崛起之路的高度,充分认识促进全民创业的重大意义。
首先,创业是发展之基。创业能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激活各类生产要素,越是创业活跃的地方,经济内生增长机制就越强,发展的基础就越扎实,经济社会发展也就越快。从国际上看,美国大力推行“创业革命”,青年人自主创业比率居世界之冠,大学生创业比例达到20%,促进了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新经济蓬勃发展,长期保持了世界经济“火车头”地位。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通过不断改善创业环境,迎来了创业高峰期,迅速实现了经济复兴。从国内看,浙江大力倡导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精神,鼓励人人创业,每18个人中就有1个民营企业老板,每2个人中就有1人在民营企业从业,民营经济比重超过70%,创造了“浙江现象”。从我省来看,近年来民间投资快速增长,非公有制经济接近“三分天下有其二”,已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许昌市通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激活创业,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8.8%。长垣县在无资源、无优势,贫穷落后的情况下,以发展民营经济为龙头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形成了防腐、烹饪、起重、医疗器械等支柱产业,综合实力全省排序10多年来前移61个位次。实践充分证明,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在民间,从一定意义上说,抓全民创业就是抓发展。挖掘自身潜力,催生内在动力,充分启动民资、挖掘民力、开发民智,是提升区域竞争力最为有效和直接的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货币政策从紧,我省要缩小与先进地区差距,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先机、掌握主动,就必须通过促进全民创业激发社会潜力,把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把充裕的民间资金变成生产投资,把群众求发展求富裕的迫切愿望变成自觉的创业行动,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持久的内在动力。
其次,创业是富民之本。解决民生问题,出路在就业,关键在创业。创业不仅是创业者自己实现就业,还可以通过发展多元化创业主体和多种创业形式,发挥创业带就业的倍增效应,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是人民群众增加收入、走向富裕的根本途径。只有创业社会化,才能就业最大化。研究表明,自1980年以来美国小企业和创业者每年创造了70%以上的新就业机会。我省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劳动力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矛盾并存。据统计,全省城镇每年需要就业再就业的人员总量达200万以上,而当前所能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仅有100万个左右,缺口较大,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