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洞村的卫生厕所整齐、干净。 记者
梅占国 摄 | |
编者按
春节过后,本报记者到乡村采访时发现,一些村庄脏、乱、差出现回潮,村民们希望这种情况得到彻底治理。近期,本报《喜看家园新面貌》、《走进家园看问题》等栏目将介绍一些村容村貌保持较好村庄的经验和做法,对一些问题村庄予以曝光。
村容村貌整治是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希望各地真抓实干,建立长效机制,彻底解决垃圾围村等问题,给村民们一个整洁的美好家园。
家园位置 老城区邙山镇后洞村
现场感受 后洞村位于310国道旁,一条主街道贯穿全村。
17日下午,记者从310国道进入后洞村,水泥路宽阔、干净,给人清爽的感觉。刚一进村,就见路旁立着一座白色、方形的封闭垃圾池,池外壁上写有“垃圾入池光荣,乱倒垃圾可耻”字样。
一村民走过来说,这是去年我市创卫期间,村里统一修建的垃圾池,每个村民组修建一个,全村共有6个,都建在主街道旁。
这位村民说,有了垃圾池,村民卫生意识增强了,乱倒垃圾的现象基本不见了,村里还雇人专职保洁,每两天清一次垃圾池,主街道也由保洁员清扫,卫生费由村集体承担。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沿主街道向村中走去,果然见街道上很干净。引人注意的还有众多村民家的厕所。
厕所都建在村民家门前,样式、规模都一样,顶部统一用石棉瓦遮盖,外墙刷着黄色油漆,并喷有“卫生厕所”的字样。
在第3村民组,走进娄转运家的厕所,只见里面用的是瓷质蹲便池,很干净,没有异味。
“改厕所的建材由自家出,上级政府补助了300元,村里还提供水泥盖板等。”第3村民组的几位村民说,厕所改造确实让村民们感到方便卫生了。
乡村声音
后洞村党支部书记陈小宗说,旱厕改造和垃圾处理是改善农村卫生面貌的关键点。后洞村能有较好的卫生环境,一是通过去年创卫,群众卫生观念得以转变,公共卫生意识增强;二是近两年村里加大建设力度,累计投资100多万元用于村民水、电、道路、卫生等方面的建设;三是村里雇了4位保洁员,建立了一套长效保洁机制。
全村共有478户居民,目前厕所改造的有211户。今年,全村的旱厕将全部改造完毕。另外,村里还将进一步完善卫生保洁机制,并对各村民组内的道路进行硬化。
本报记者 李银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