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独子周海婴和长孙周令飞,最近在媒体上发表文章,说近些年社会上出现了两个变异的鲁迅,一个是“姓钱的鲁迅”,一个是“姓权的鲁迅”。周海婴父子认为,鲁迅的“立人”,更注重的是“立精神”,而现在一些与鲁迅精神传播相悖的事情,客观上已经“造成了对鲁迅的不敬”。
“姓钱的鲁迅”就是把鲁迅“商品化”。这些年,鲁迅的品牌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利益之源。有的抢着注册,有的偷着使用,有的以小变大,有的假公济私,有的借机生蛋。到目前,如“咸亨酒店”、“闰土”等热门词汇的45个类别的商标已被抢注完毕。另外,以“百草园”作为商标的商品类别有22个,“孔乙己”有17个,不仅有“孔乙己茴香豆”,而且还有“孔乙己长衫”、“孔乙己文房四宝”。“三味书屋”和“鲁镇”,则被做成了香烟的商标,“华老栓”开了土特产商店,“祥林嫂”开了洗浴中心。尤其是走进绍兴城,从“鲁迅路”到“鲁迅广场”,从“鲁迅幼儿园”到“鲁迅中学”,从“鲁迅图书馆”到“鲁迅电影城”等,几乎全部都姓鲁。“被商业标签化的鲁迅,俨然成了一座取之不尽的金矿。”
让鲁迅姓“钱”,周家人“很生气”。但换一个角度,也许正是因为有了“姓钱的鲁迅”,才让更多的当代人认识和了解了鲁迅。这就像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物质离不开精神,精神也离不开物质。如果没有钱,怎么维护“三味书屋”?怎么翻修“鲁迅故居”?怎么开办“咸亨酒店”?
让很多的产品姓“鲁”,乍一看是利用了鲁迅品牌,而实际却是在为鲁迅做有形的广告。所以有一个大学生说:“周大哥别生气呀!我倒是觉得让鲁迅品牌适度商品化未尝不可,毕竟要满足我们这些游客的愿望。”
人们追求金钱,虽说多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但由此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推动力。甚至可以说,没有人们对金钱的追求,也就难有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姓权的鲁迅”就是鲁迅资源的“权力化”。周家人举例说,一些时候我们家属出于工作需要,向某鲁迅纪念馆借用鲁迅的遗物、资料,不但必须征得其领导的同意,还得付费,否则就借不到。还有一些部门滥用鲁迅的姓名权和肖像权,制作和销售鲁迅纪念品。周家人说:“以国家的名义行使对鲁迅的公权,和我们家属对鲁迅拥有的天然的、法定的私权之间,人们似乎无条件地保留了对国家名义的简单认同。”
我们可能注意到,改革开放以来,某些部门的权力不是越来越集中了,而是越来越分散了。因为权力越来越少、越来越小,所以有些部门和地方,就想方设法“捂权”和“捞权”。“捂权”就是抓住权力不放,该放也不放;“捞权”就是管一些不该管的事情。你审批,我也审批;你收费,我也收费;你检查,我也检查。人为设置很多关口,把本来不难的事情变难。说到底,还是想用“公权”去为小团体捞取“私钱”。
“无论“捞钱”还是“捞权”,都得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公平。有了公平的竞争,才能有长足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