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一场雪灾无声地降临中国大地。更糟的是,这场罕见的雪灾又遭遇了周期性人口大迁徙——中国春运。
雪灾,阻隔了多少人回家团圆的梦。
农历正月十五,我接到报社的采访指令:立刻赶往重灾区郴州进行采访。
两小时后,我便登上了发往郴州的列车。一路上,火车上没有报站,没有足够的热水。夜晚,车厢里甚至没有照明灯。晚饭时,只好借着手电筒的光亮吃方便面。
第二天中午,到达郴州市区——这座10年前我曾经生活过的小城,如今已面目全非,满街的树木几乎全部被雪压断了头。
意外的是,出租车司机载我到了部队的临时驻地后,说什么也不肯收费,只是说:“我们郴州人感谢解放军!”随后他加大油门,一溜烟开车走了。
在部队临时驻地,我看到当地许多百姓正在看望子弟兵,许多“的哥”专门等候在驻地外,要为子弟兵提供免费服务。
一位“的哥”告诉我:洛阳官兵没来前,这里断电断水,供暖中止,出门受阻,基本的生活都难以得到保障。抢险的工人抬一根电杆上山要一两千元。洛阳官兵来后,这些活儿,战士抢着干,全是义务的!是洛阳子弟兵连续奋战,才让郴州赶在除夕日18点前,恢复了城市供电,让停电停水10天的郴州市主城区重见光明!
一个星期后,我随部队回撤。部队汽车启动,送行群众涌上前不让汽车离开,警察不得不含泪将送行的人群疏散。我们每到一个路口,都能看到许多人从居民楼、商店中跑出来,跟着车队奔跑,挥动着手臂,为官兵们送行。
一公里的路,我们却足足走了半个多小时!
本报记者 杜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