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5版:综合·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走进家园看问题
城市“动脉”四通八达
案发二连浩特
埋尸汝阳嵩县
诉状无法加章,
公司如何诉讼?
此“鄂尔多斯”非彼鄂尔多斯
连 线
喜看家园新面貌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 年 12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城市“动脉”四通八达
——感受洛阳公共交通30年来的巨变 本报记者 赵志伟 见习记者 连漪 /文 杜武 /翻拍
  1984年,电车投入使用。
  这是早期公交车。
  王德俊今年76岁,退休前是老城区地方志办公室一名干部。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家住金业路的老王上下班都是坐公交车。寒来暑往,洛阳公共交通事业的每一点进步,都被这位“有心人”记在脑海。

  近日,他向记者展示了保存的两幅“地图”——一幅是绘制于1978年的洛阳市公共交通路线一览图,图上13条公交营运线路用红线标出,像城市的“动脉”,纵横分布在东西狭长的城市区;另一幅图则是2008年最新的“一览图”,随着城市框架越拉越大,“动脉”越织越密,68条公交营运线路、1098辆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使洛阳人出行越来越舒适和快捷……

  30年弹指一挥间。

  1954年12月,洛阳市人民政府公共汽车站正式成立。当时,只有一辆车、一条线路、一名司机。

  那辆唯一的公共汽车,是从市政府借的匈牙利产依克鲁斯30型交通车。唯一的行车路线,是从洛阳东站沿老洛(阳)潼(关)公路至涧西七○三工地(今中信重工公司大门口),全程13公里。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拂绿神州大地,洛阳公交也迎来了划时代的大转折。

  当年,经市建委批准,市区新辟7条公交线路,公交营运总里程延长到275.2公里。

  1980年,全国还没有几个城市拥有电车。当年7月,敢为人先的洛阳市开始筹建无轨电车工程。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电车会战指挥部”。工程线路总长23.7公里,投资1632万元。

  1984年9月28日,是洛阳公交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当天,两条电车线路:101路(涧西谷水——西关)、102路(涧西谷水——火车站)正式通车,40辆崭新的上海产无轨电车驶上中州路,不仅给古都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流动风景线”,而且使洛阳成为河南省第二个、全国第26个拥有无轨电车的城市。

  9年之后,洛阳市无轨电车二期工程竣工,103路电车线(南村车场——火车站)顺利开通,15辆新电车投入运营。

  紧接着,洛阳公交首次尝试在2路、5路和6路公交线路上实行无人售票,1996年在市区线路全部推行无人售票。

  2003年1月1日,洛阳公交IC卡电子收费系统正式开通,全市39条线路的公交车全部实行刷卡乘车。至此,沿用了48年的公交纸卡式车票在洛阳退出历史舞台。

  近年来,如火如荼的新区建设,也成为推动洛阳公交大发展的动力。

  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每年100余辆的速度购置新车,一辆辆美观、节能、环保的豪华客车投入使用,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也给古都增添了现代元素。

  新区的道路通到哪里,公交线路就延伸到哪里。如今,30余条新“动脉”在洛南热土上纵横交错,描绘着洛阳的美好未来。

  9月22日,2008年洛阳市“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启动仪式在周王城广场隆重举行。市领导带头乘坐公交车,以实际行动支持绿色出行方式。

  当日,市公交公司又开辟了一条发往新区的新线路——公交39路。这条从钱江商贸广场发车,终到解放军150医院的线路全长17.6公里,沿途共设40个站。包括这条线路在内,洛阳公交营运线路总数增至68条。

  公交公司职工王香兰——

  电车穿梭在古都街头

  1983年12月,高中毕业待业在家的王香兰,通过考试成为市公交公司一名全民合同制工人。

  当时,全市3000名待业青年参加考试,最后只录取了200人。这200个招工名额,全是为电车开通做准备的。

  王香兰做梦都想当一名电车司机,“坐在宽敞明亮的电车上,‘呼’地一来,又‘呼’地一去,那感觉肯定很美”。

  1984年9月28日,洛阳市无轨电车正式投入使用。

  那一天,王香兰心情特别激动,因为年轻漂亮,再加上普通话说得好,她和另外几个女青年被公司选中,担任首批电车乘务员。

  “40辆新买的上海铰接式无轨电车,车长十五六米,车头戴着大红花、车两侧的窗户旁插着五颜六色的彩旗……”王香兰回忆,电车吸引了很多市民,许多人在路边看稀奇。

  1995年10月,第四届全国城市电车工作会议在洛阳市召开,来自全国18个城市和5个电车生产厂家的6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那次会议以后,洛阳逐步淘汰老式铰接式电车,更换的单体电车更加轻便快捷,也更漂亮了!”王香兰说。

  60岁的退休工人任海泉——

  越织越密的城市“动脉”

  退休前,任海泉师傅是矿山厂(今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镗床操作工。当时,他家住老城,每天上下班,主要靠乘公交车往返于城西城东。

  因为天天坐公交车,任师傅不经意间竟练就了一手绝活儿:“你只要说出一条公交线路的名字,我就能马上说出它沿途经过哪些站点。”

  5年前,任师傅退休了,家也早从老城搬到了涧西,有了空闲时间,老人没事就喜欢坐公交车到处转,“洛阳每开通一条新线路,我都要去体验体验”。

  从上车购票到无人售票再到公交IC卡刷卡,几十年来,任海泉从没中断与洛阳公交的情缘。在他眼中,洛阳公交几乎每年都有新变化——

  1999年,为满足洛阳机车工厂附近居民的出行,机车工厂至西工游园的4路车开通,沿途共有15个站;

  洛阳大学由市区迁到新区,师生出行不方便,68路车随即开通,沿途设了13个站;

  2000年6月,洛阳有了第一条环城公交线路——18路环线;

  为方便涧西的市民去关林,2001年,69路车开通,由谷水西发车,途经中州西路、武汉路、西苑路、九都路等;

  老城新街改造完毕后,20路、86路、22路和4路车开通;

  今年8月1日70路车开通,从洛耐技工学校始发,途经西苑路、牡丹广场、银川路,最后到二郎庙街……

  在任师傅如数家珍般的讲述中,我们“读”到的是——洛阳公交网络越织越密了,老百姓出行越来越方便了。

  任海泉说:“其实变化还有很多。以前哪有什么固定站台啊,就是一根铁杆子,七摇八晃的,有牌子的地方就是站台了。再瞧瞧现在的站台,一个个造型别致,美观实用,等车的人再也不怕遇到大风大雨的天气无处可躲了……”

  30年驾龄的老司机马振海——

  舒适快捷的“申沃”车

  今年56岁的马振海开了30年公交车。他至今还记得30年前刚当司机时的情景:“那时公交车不多,每逢涧西几个大厂职工上下班的时候,乘客挤公交车的场面都叹为观止。有的人实在挤不上去了,就求司机‘行行好’,打开驾驶室的门让他上去。那时车不但少,车况还差,经常出故障,跑着跑着就抛了锚。后来情况不同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一大批‘申沃’、‘亚星’等后置动力柴油车陆续出现在各条线路上,洛阳人跨入‘快速公交’新时代。”

  老马说,如今,全公司共有1098辆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其中50%以上是环保型柴油动力车,不仅舒适而且快捷。

  公交车是城市“流动的窗口”。30年来,通过这个窗口,市民除了感受到出行的方便,还时时刻刻体会到了贴心的服务。

  早在1984年,洛阳公交就在全国响亮地提出了“我是春娥家乡人,优质服务为人民”的口号。如今,这仍是全体公交人的共同追求——

  2003年,公交5路线被建设部、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线路;

  2007年,公交18路线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巾帼文明岗”称号;

  2008年,103路电车线被省妇联命名为“三八”红旗集体……

  目前,市公交公司各级“青年文明号”线路已经发展到9条;充满爱心的“服务能手”丁艳丽、公交车模范“夫妻档”王社强夫妇等,已经成为洛阳公交美好形象的代言人。

  数字看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洛阳公交营运线路由1978年的13条,发展到目前的68条;营运车辆由154辆,发展到现在的1098辆;线路总长由275公里,发展到现在的1026公里,日行驶里程20万公里,日运送乘客64万人次。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