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于涧西区一家KTV歌厅门口。 | |
从一年难得看上几回的露天电影,到与全球同步的高档电影院线;从收音机里的样板戏,到遍地开花的卡拉OK场所、健身房……30年来,洛阳的文化娱乐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1992年,一家名为烛光阁的卡拉OK歌厅在王城公园附近正式挂牌营业。歌厅里没有包厢,顾客进门后像在餐馆点菜,要先将想唱的歌名写在单子上交给服务员。因为大堂里只有一台电视机和两个话筒,点过歌的人只能按次序排队等候。来这里的大部分是年轻人,大家三五成群坐在大厅里摆成圆圈的沙发上喝酒聊天,还不时向唱歌的人报以掌声。
这个现在看来条件非常简陋的歌厅,却是我市最早出现的室内正规歌厅之一。
1980年前后,港台歌曲开始在内地流行,形式自由的交谊舞也受到人们喜爱。但这些离不开情爱话题的港台歌曲和男女扶肩抱腰的舞蹈却被一些思想保守者斥为“不健康”,直接导致上世纪80年代营业性大众歌舞厅(场)一度遭到封停。
直到1987年2月,文化部、公安部和国家工商总局等联合下发了《关于改进舞会管理问题的通知》,间接宣告了中国文化娱乐市场的彻底解冻。
几乎与南方沿海城市同一速度,在国家宣告文化娱乐市场彻底解冻后短短几年里,洛阳市区各种形式的娱乐场所不断涌现:录像厅、电影院、卡拉OK厅、电子游戏厅、桌(台)球厅、滑冰场、茶艺园……人们突然发现,除了打牌、串门儿、逛公园,业余时间可以去玩的地方“变得多了”。
为了对数量猛增的娱乐场所加强管理,这个时期,洛阳市政府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挂牌成立。
1995年,在国家统一部署下,我市文化部门开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文化娱乐市场普查,普查结果显示:文化娱乐市场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息息相关,文化娱乐已不单单是一项社会事业,也是一项富国强民的产业,能给地方经济的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提高,一些新情况开始出现。
由于电视机、功放机、VCD机及之后电脑的普及,人们逐渐习惯在家欣赏影视剧,这给许多影院带来巨大冲击。在有关部门推动下,这些影院陆续进行企业改制并被推向市场。
这个时期,除了蜕变中的电影院,舞厅、卡拉OK厅、桌(台)球厅、旱冰场等场所的数目也在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综合娱乐场所和新兴娱乐项目。
以上世纪90年代名噪一时的笑天影城为例,它提供了电影、歌舞等多种娱乐消遣方式。其“奢华”的电影放映厅里铺设豪华地板,配置高档音响,带给观众不同于以往的感受,这里也成为当年许多年轻人约会的首选之地。
进入21世纪,我市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呈现品牌化、业态广、规模大、档次高的特点。
奥斯卡、新华影城……电影院又开始吸引老百姓了。洛阳的电影市场迎来院线经营新模式,洛阳观众得以与全国观众同步欣赏到进口大片及国产新片。老百姓在里面可以分厅自选影片,而且观影效果大为提高。票价虽然已从十几年前的几元几角涨到几十元,也没能阻挡大家看电影的兴致。
为广大农民兄弟送去丰富精神食粮的新农村电影数字化工程也在有序推进,从2006年12月正式启动至今,全市共在农村放映公益性数字电影6万多场,广场电影3000多场,3000多万人次观看。
市民黄晓强——
生活从单调变得丰富多彩
夜色中,在空地上扎两根高竿,挂一方白布,放映员一阵摆弄,一束白光射到白布上,绑在柱子上的大喇叭响起电影前奏曲……
这是市民黄晓强的回忆。48岁的黄晓强是涧西某大厂的工人。说起30年前看电影的情景,他感慨万分:“那会儿我刚参加工作,文化生活非常单调,厂里只要一通知放电影,大家都是扶老携小全家出动,去晚了就只能坐到银幕后面看了。”
1995年,黄晓强和爱人商量后,用辛苦积攒下来的4000多元钱,给家里添了一套“高档消费品”:电视机、音箱、功放机,不是同一个牌子,也不是同时买的。“当时电器价格贵,买完电视机、功放机,就没钱了,到第二个月发工资才把音箱买回来”。黄晓强回忆,当时家里热闹了好长一段时间,亲戚朋友没事都过来唱唱,“可是没过几年,几乎家家户户的客厅里都有这一套,也就不再新鲜了”。
从上个月开始,他鼓励爱人去健身房报名练瑜伽,“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也该好好享受生活了”。
电影放映员崔文帮——
想给更多老百姓送去电影
今年36岁的崔文帮是山东人,在洛阳已当了16年电影放映员。
他对10余年前扛着设备、骑着自行车、去农村放电影的记忆依然记忆犹新:“那时候胶片数量少,为了能多放两个点,我们常常来回‘串片’。大家最爱看战斗片和武打片,每次进村放电影,老老少少都像过节一样热闹。”
崔文帮说,当时国家管理比较严,洛阳市区电影院、企业俱乐部又比较多,胶片是极稀缺的资源,碰到几个地方同时放映怎么办?电影放映员一般只能特意岔开时间,来回“串片”,观众边看边等。
数年后,崔文帮感觉又风光了一把。2005年,新区建设如火如荼,洛龙区电影公司在农民工集中的工地相继组建5个简易的“农民工电影俱乐部”,以低廉的价格、健康向上的影视作品充实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农民工非常欢迎,有时候还不得不加场。
2007年,崔文帮又成为“电影进社区”活动的一名放映员。夏夜里,居民们手拿扇子、带着板凳赶来欣赏免费电影。
崔文帮说:“让更多老百姓少掏钱、不掏钱,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电影是我的心愿。”
政协委员贾建民——
发展文化产业 提升城市品位
贾建民和其他几位政协委员已经为一个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奔波两年了。
在这份调研报告里,他们提出:把现位于唐宫路的洛玻集团厂址逐步改造成为“中国玻璃工艺城”;把沿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商贸发达的中州路打造成集旅游、购物于一体的精品街区;开发以十三朝古都为背景的历史文化剧目,以文化精品演出留住游客,丰富洛阳的文化夜生活……
贾建民说,我市历史遗存丰富,与别的城市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内很多城市都通过打文化牌发展地方经济,比如杭州市欲打造中国动漫产业之都;义乌这样一个资源缺乏的县级市,将购物与文化休闲旅游有机整合,在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特别评定为4A级商业旅游景区,成为中国商业旅游的形象窗口……
贾建民说,目前我市在文化产业建设方面,还存在缺乏整体发展规划、文化产业人才比较匮乏等问题,应借全省实施“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战略的东风,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城市品位。
数字看变化
目前,全市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共有1300多家,包括歌舞厅、电影院、书画院等近20个门类。2007年,我市居民人均旅游、观光、健身等文化娱乐支出312.92元,比2002年增长53.8%,是改革开放之前的10余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