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有一种习俗:每年春节,家家要贴一些“零碎”,以烘托节日气氛。
所谓“零碎”,是相对于对联而言的。过年了,家家要在大门上、窗框上贴上大红的对联,这是节日里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而写对联时裁剩下的边角料,则要写上一些相对不太工整的词儿,贴在家中不起眼的角落里,这便是“零碎”。
写对联,通常要找村里喝过墨水的“文化人”。“文化人”在桌子上铺好了纸,沏好了茶,卷起袖子,把一本泛黄的《农家历》前翻后瞅、左斟右酌,选好了对子,再用毛笔有模有样地抄写上去。而写“零碎”就没必要如此兴师动众了,村里但凡粗通文墨的人甚至是刚刚背上书包的孩子都可以抄笔,因为“零碎”写的那些词早已储存在乡下人的脑海里,根本无需构思,提笔就来。于是,一块块或长或短或宽或窄的“零碎”像从天散落的爆竹碎片,飞遍了农家院的角角落落。
灶台上贴的“零碎”是“四季菜鲜”;
院子中贴的“零碎”是“满院春光”;
鸭舍鸡埘贴的“零碎”是“鸡鸭成群”;
羊圈牛棚贴的“零碎”是“六畜兴旺”;
牲口槽头贴的“零碎”是“槽头兴旺”;
井台上贴的“零碎”是“清泉长流”;
粮囤上贴的“零碎”是“五谷丰登”;
门神像旁贴的“零碎”是“开门大吉”;
门框旁贴的“零碎”是“抬头见喜”;
马车上贴的“零碎”是“出入平安”;
厕所里贴的“零碎”是“如厕如意”……
这些“零碎”有的是善意的提醒,有的是虔诚的企盼,有的是美好的憧憬,有的是真诚的祝愿,反映了乡下人对顺畅、幸福生活的希冀。“零碎”写的都是乡下人的心里话、大实话,它远比那些对联和倒贴的大红“福”字要平实而亲切得多,读了,总会给人一种生活的质感和温馨的慰藉。
“零碎”中的“大哥大”当是贴在墙上的“春条”——报春的条幅。“春条”通常是长长的一幅竖条,长度虽与对联一般,但比对联要窄得多。上面通常会写一些乡下人最爱听、最想说的话儿,如“宜入新春喜气发,全家老少乐开花;去年挣了三万五,今年挣它八万八!”通篇是大实话,却透着一种追求和希望。
每年春节,蜗居城市的我都要回到乡下老家,一是与父母过个团圆年,二是体味一番乡下浓浓的年味。当然,这其中就包括挨家挨户地读“零碎”——毕竟,那是勤劳的家乡人最朴实的心声,也是最真实的乡音啊! 本版插图
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