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地,川流纵横,孕育了千姿百态的桥梁。中国的桥多桥美,更绝的是秀川丽桥多镌佳句妙联。桥联绘桥姿,桥姿衬桥联。欣赏这些桥联,既是很好的艺术享受,又可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苏州虎丘山东麓的普济桥,是一座三孔石拱桥,横卧在山塘河上。它的花岗岩石楹柱上刻有这样一副对联:“东望鸿城,水绕山塘连七里;西瞻虎阜,云藏塔影立孤峰。”游人登桥,极目四望,云岩塔为翠绿的虎丘山簇拥着,山塘河蜿蜒东去,夹岸粉墙青瓦,水上小舟往来。这副对联将山水、小河与城镇、石桥与古塔融为一体,描绘出一派水乡风光。
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是个秀美多姿的水乡小镇。漫步古镇,镇西流水之滨,刻于渡船桥上有两副对联,其中的一副是:“春入船唇流水绿,人归渡口夕阳红。”自古写春的诗歌中名句颇多,而“春入船唇”的写法很是新颖。春光融融,绿水涟涟,斜阳映红,渔歌唱晚,在这诗情画意的环境中,赏景咏联,使人产生多少美妙的联想。
河北赵县有一座长60余米、隋代建造的赵州桥。该桥为世界上现存最早、跨度最大的空腹式单孔圆弧石拱桥,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在《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说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古代石拱桥,也是建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的桥联写道:“水从碧玉环中去,人在苍龙背上行。”上联描写桥的“轻盈、秀逸”之美,下联写出其“稳重、雄伟”之状。
作为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卢沟桥,其桥联则策人警醒:“晓月照卢沟,大河曾流泪和血;狼烟腾燕蓟,长桥犹记恨与仇。”卢沟桥以石狮闻名,“七七事变”使百年石狮也为之震惊。人行桥上,又怎能不心潮澎湃?大桥作证,桥联醒人。看风景的时候,莫忘看一看沧桑的历史:“桥上石狮,曾领略战地烽烟,请其作证;世间旅客,欲探寻燕京史迹,到此参观。”
桥与水紧连,水与诗不分。自唐代诗人杜牧吟出“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丽句,扬州的二十四桥便成了最富浪漫气息的中国名桥,同时也成了最富争议的中国“谜桥”——究竟是一座名为“二十四桥”的桥,还是二十四座月色一般迷人的桥?
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有一座“仙人桥”。其对联是:“想上去吗?上去便能通碧落;快下来吧!下来难免坠红尘。”真是,要想成仙何其容易!这副对联,对官场名利之徒、患得患失之人,是一种讽刺与规诫。
南京市区夫子庙有一座“文德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因这一带是进京赶考的书生住宿的地方,故取名为“文德桥”。后人以对联形式评述说:“文之有德,诗之有德,画之有德,无非是人之有德;石可成桥,木可成桥,铁可成桥,岂不知史可成桥。”这副对联的文词,看似浅显,却含意深广。它告诉人们,不论为文、为诗、为画,首先是要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历史如桥,含先人哲理。好一副妙联!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中,东堤和南湖岛之间建有一座长150米的17孔桥。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它是我国园林建筑中最大的石桥,清乾隆帝为其题书两联。南面曰:“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远空。”北面曰:“烟景学潇湘,细雨轻航暮屿;晴光缅明圣,软风新柳春堤。”此联借用“潇湘八景”与“西湖(古称“明圣湖”)十景”中的相似景致,赞颂17孔桥的春日胜景。妩媚动人的图景,怎能不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