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为什么这样红?
培养真正“留得住、用得上”人才的摇篮
“瞿家”走出四位中央委员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9 年 6 月 25 日 星期    【打印】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为什么这样红?
畅 晓
孙红雷扮演的杨立青
  《人间正道是沧桑》成为央视首部同时在一套和八套播出的电视剧。该剧未播之前,话题已起,开播之后,赞誉不绝于耳。目前,不少地方台又开始第二轮的热播。观众的好评将该剧推至经典之境:有清晰深邃的历史视野,有细腻鲜活的人物形象,有新锐灵动的技术制作,有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有开拓,有颠覆,以及俯拾即是、令人过目难忘的点点滴滴。

  人物形象鲜活丰满

  《沧桑》演员的表演是可圈可点的,无论是主要角色还是次要人物。 孙红雷在《沧桑》里扮演的杨立青非常张扬可爱,表演也是渐入佳境。不管是在追求信仰时从迷茫到坚定的状态,还是在爱情方面的执著追求,这个人物都让人感到一股精神的力量,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他从一开始傻傻愣愣的二少爷,一步一步成为共和国悍将,其中的挣扎、抉择、努力、坚持、奋斗,表现得淋漓尽致。

  饰演杨立仁的黄志忠、饰演国民党元老级人物董建昌的张志坚,表演都很出彩。黄志忠给了我们一个内心复杂、又很人性化的大反派形象,他冷酷而多情,在忠诚与正义间纠结。而张志坚虽然戏份不太重,但演活了一个秉持实用主义、深谋远虑、对民族忠贞不贰、对爱情忠贞不渝、顺应历史潮流的董建昌。

  尊重史实,唱响“主旋律”

  《沧桑》为我们展现了1925年~1949年那个波澜壮阔的中国,以及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沧桑变迁。时至今日,很多人依然对那段历史感兴趣,而这个故事恰好满足了人们的欲望。

  《沧桑》是一部表现“主旋律”的电视片,但看完这部戏你会发现,该电视剧的创作班底追求的是一种不偏不倚的客观。因为这部戏里没有明显和刻意的意识形态倾向,而是把角度放在了个人道路的“选择”上。难能可贵的是,创作班底明晰地表达了对于个人选择的尊重,并没有用意识形态的倾向性去赞扬或者批判这些个人的选择,而是让你自己去分析、判断,得出最终的结论。这样的做法,远比标签式的“主旋律”影视剧高明。

  人心看得透,历史看得透

  创作者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他知道什么是一些刺激的佐料,比如黄埔军校师生、同学及其周边关系之间的爱恨情仇。这个类似揭秘的切入点,也足够引发观众的兴趣。 《沧桑》的创作班底也对黄埔作出了他们的评价,这就是借戏中人之口说出的黄埔三期六班的班规:“钢刀归钢刀,同学归同学。” 这10个字虽然简单,但意味深长。也就是说,每个人选择的道路、信奉的主义、坚守的理想可以各不相同,但是,人类所共有的情感是共通的。

  不得不提情感戏,女性作为看电视的主要人群,编导是不会放过的,事实上,《沧桑》的女粉丝们丝毫不弱于男性,一段段无疾而终的爱情,一场场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感,吸引着观众。《沧桑》对于情感是摧毁性的,是绝对不要完美和幸福的,但保留了情感中最质朴和伟大的东西,毁了小情感,促成了大爱。

  细节传递兄弟情令人动容

  《沧桑》涵盖了人类情感的方方面面,而且各种情感之间的交织足够复杂,以至你可以把它当成一部感情戏来看。

  人人都有情感,而情感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活动,却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人。《沧桑》在情感戏上的大力着墨,可以说深谙其中三昧。

  只要看过的人无不被剧中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吸引。立青和立仁一个是共产党的领导,一个是国民党高官,兄弟二人分别代表不同的意识形态,但在生活中都是忠孝两全的好男人,兄弟感情也始终没有磨灭。剧中展现兄弟间复杂情感关系的贴心细节不胜枚举,这也许就是《沧桑》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吧。

  形式精美,充满诗意

  单纯从镜头运用、画面语言这些技术层面上来说,《沧桑》与一般的电视剧有所不同,它看上去更像是一部长篇电影,而非大众所习惯的电视剧。除了一般电视剧主要使用的中近景镜头外,《沧桑》大量使用了电影画面语言经常使用的闪回、暗转、叠化、特写等手法,甚至使用字幕代替画外音来交代剧中人物的去向、未来命运直至部分心理活动。而这些技术手法的运用,让这部戏的画面充满了浓浓的诗意。

  好的故事,加上好的形式,金玉其内外。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