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区红山乡枣园村的郭聪聪在家门口当上了工人,20岁的她每月能拿到1000元左右的工资。在炘源晶光伏有限公司还有80名像她这样的红山乡当地农民。
2003年,洛阳工业产业集聚区在红山乡动工建设。如今这个产业集聚区已摇身变成西工区工业发展最活跃的板块,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拖年产4万台重型柴油机项目主厂房基础施工出地面,大中轮拖、车桥和数控机床等项目陆续开建。一拖工业园计划总投资17.2亿元连续新上项目,全部建成达产营业收入将达80亿元。
投资5.8亿元的春都肉类食品精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征地拆迁已完成,年底前这个国内一流的肉类食品生产基地将开工建设……
据集聚区管委会招商局局长杜安介绍,整个洛阳工业产业集聚区企业达260余家,累计完成投资53.6亿元。集聚区“大个头”项目众多,已初步形成先进制造业、有色金属和新材料、健康食品和生物制药三大主导产业。
2005年,在全国开发区大清理中,集聚区顺利通过验收,成为全省23个省级开发区之一。有了正式“户口”,集聚区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当年,区内企业营业收入1.6亿元,去年攀升至38.7亿元。
“第一次创业,我们提前一点,抓住了机遇。”杜安深有感触。
一组数据表明,“提前一点”的背后,西工区付出了多少心血——几年来,集聚区累计新建道路19.3公里,形成6纵5横的道路网络;新建11万伏变电站1座和1万伏开闭所3座,架设供电线路近10公里;新建排水管线33.2公里;铺设通讯线路近20公里;铺设工业用压缩空气、氮气管线3公里。
我市原来仅有3个省级开发区,如今众多县区工业园一下子升格为省级产业集聚区,集聚区原有特色和比较优势会不会消失?管委会决策层感到,过去走的是单一工业的传统路子,今后的发展思路必须有大的调整。
去年10月起,集聚区开始筹划“二次创业”,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特色产业集聚。
设立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引进门槛,由招商引资转向以“专、精、特、新”类项目为重点招商选资。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构建集聚区创新体系。“二次创业”的最大亮点是产城融合,依托周边的铁路、航空、公路交通优势,集聚区开始着手打造辐射豫西地区及周边城市的陆路口岸中心和出口加工业基地,以特色产业集聚带动周边城市化进程。
一系列措施带来诸多新变化。日前,区内企业鸿安生化科技签订一项协议,拿到了抗生素中间体专利技术独家使用权,一个国内领先的新产业链即将形成;洛阳中收公司最近收到国机集团批文,投资8000万元的洛阳中收二期工程开工在即,这将使其核心零部件实现自产;今年上半年有4家企业列入市级企业研发中心;中收、世必爱、国创机床等企业正在筹备或申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检测中心……
管委会负责人描绘出一幅集聚区未来的发展蓝图:以现代物流产业为支撑,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食品制药产业、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和现代物流产业,配套发展金融商贸、商务服务等第三产业。到2012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00亿元,2020年达到900亿元。
本报记者 孙利华 特约记者 卫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