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巨变中国·洛阳见证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时代人物
经典瞬间
城事?国事?天下事
日报典藏
“文革”流行语
焦枝线: 铁路建设的奇迹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09 年 8 月 26 日 星期    【打印】  
1969年11月至1970年7月,洛阳万余民兵掀起与京广线平行的另一条南北铁路干线的修建热潮——
焦枝线: 铁路建设的奇迹
本报记者 石蕴璞 实习生 刘可可
  摄于1978年的焦枝铁路伊河大桥。 记者 高均海 据资料翻拍
  在我国铁路的建设史册上,记载着这么一段重要史实:从1969年11月到1970年7月,在河南省焦作至湖北省宜都,几乎纵贯豫鄂两省全境、长达750多公里的筑路工地上,百万工人和农村公社社员,与大自然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搏斗,只用了8个月时间便修通全线,这便是因创造了我国铁路修建史上的奇迹而鼎鼎有名的焦枝铁路。而作为焦枝铁路沿线的重要城市之一,当时的洛阳人同样热情高涨,掀起了全民参与修建铁路的热潮。

  备战,需要“第二京广线”

  20世纪60年代末期,毛泽东认为,万一战争打起来,京广、津沪线被打瘫痪了,南北大动脉就中断了,而有了焦枝和枝柳铁路,南北交通就不会中断。在“要准备打仗”的战略部署中,毛泽东勾画出“三线建设”的蓝图,决定修建与京广线平行的另一条南北大干线——焦枝铁路。

  焦枝铁路北起河南焦作,南至湖北枝城,全长753.3公里。焦枝线从焦作枢纽月山编组站引出后,沿太行山南麓,向西南方向延伸,跨沁河,经济源,越王屋山,跨黄河后穿越邙山,在洛阳东站与陇海线相交,再从洛阳东站南下跨过伊河、洛河、沙河,沿伏牛山东麓入南阳盆地,在邓县魏集站入湖北境内的荆襄地区,直达江汉平原西部的长江南岸城市枝城。它北与詹东线(1979年改为太焦线)衔接,经太新线、孟宝线与京广线相沟通,经襄樊与襄渝线、汉丹线相交接,成为沟通出入巴蜀的交通要道。焦枝线南接枝柳线后,形成了纵贯山西、豫西、鄂西、湘西、广西的态势,号称“第二京广线”,在我国铁路路网中占有重要地位。

  1969年秋,周恩来紧急召见孔庆德将军,将修建焦枝铁路的任务交给了他,并说:“焦枝不建成,主席睡不着啊!”于是,孔庆德采用了一种惊人的方法:从河南、湖北调集80余万民兵,师、团编制,由军官指挥,多点同时开工。

  1969年11月,焦枝铁路全面开工建设。河南省组织有关地市县的4个民兵师、71个民兵团,计48.4万人,协助铁路专业施工队伍,进行焦枝线河南段的大会战。他们逢山凿洞,遇水架桥,于1970年7月初铺轨通车。据统计,焦枝铁路河南段共开挖土石方4360万立方米,最大的挖方深40米,最大的填方高30米;共修建特大桥7座,大桥75座,中小桥涵1269个,最长的桥有1025米,最深的桥基为60米,最高的桥墩为40.6米;隧道19座,其中千米以上的5座,最长的隧道有2130米;桥涵、隧道总长度56公里……这些数字凝聚着近50万河南参战民兵8个月的智慧与心血。直到今天,横亘豫、鄂两省的焦枝铁路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

  会战,全民参与修焦枝

  洛阳市由郊区民兵1万余人为主的“洛阳市民兵团”和市民、学生、干部,纷纷参加到焦枝铁路洛阳段的建设中来。

  据一些熟悉或亲身参与焦枝铁路建设的市民回忆,当时群众情绪高涨,积极参与,民兵团则实行军事化管理,以连、排分制,广大民众均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筑路战役中。据说伊川县有个叫李平娃的贫农,年过60岁了还积极报名参战,他刮了胡子,卖了猪,自带干粮去修路,在当时洛阳兵团被传为美谈。

  关林镇铁疙瘩村的田月坛今年60岁,40年前,高中毕业回家务农的他积极响应生产队号召,投身到焦枝铁路洛阳段的修建中。他告诉我们,当时的关林公社给所属的各个村庄都划定了责任范围,铁疙瘩村就负责现在市十四中对面的一段,有一二百米长。正值冬闲期间,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一下去了二三百人。他们的工作就是从附近的花园村后山上把土运来,垫高路基。

  “当时所有人都攒足了劲头,一心只想着‘要为毛主席争光,为国家争光’,没有机械,土方、石子基本上靠人工开挖、夯实和搬运,车拉手抬、肩挑背扛,有人冻烂了手脚,有人磨破了衣服……可是,‘为了老人家睡好觉’,大家24小时开工,不讲报酬,也没有一句怨言”。回忆当时的场面,田月坛说,工地上彩旗飘扬、标语鲜明,寒冬腊月里大家也是干得热火朝天,并主动开展劳动竞赛,工程进度神速。不少积极分子已经到了下工时间,还要“为了毛主席再拉一车”。

  在土方工地干了一个多月,公社抽调政治好、表现突出的精干人员成立关林民兵独立连,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田月坛被抽调到了洛宜路附近的物资转运库,转运修建铁路所需物资,同样完全靠人力搬运。又过了一个月,大桥成为铁路修建工程中的关键步骤,田月坛又随着民兵独立连转战龙门桥,负责由西往东第二和第三柱桥墩的修建。为夯实墩基,要在河床上挖20多米的深坑,全靠人一锄一锨硬挖,24小时不停,每个人每天都是干十几个小时后在当时振动机械厂门口搭起的简易工棚中休息。田月坛说:“当时有四五台抽水机在不停地往外抽水,除此之外唯一的机械就是一台用来压土方的东方红履带式拖拉机。现在想想真是不可思议。”

  位于焦枝线龙门站至龙门南站间的龙门隧道,全长1760米,距离龙门石窟不远。隧道通过的大部分区域为侵蚀性丘陵地区,隧道横穿煤层,开凿工程难度很大。民兵们以巨大的主观能动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攻下一道道难关。田月坛回忆说,当时独立连有个叫赵铁塔的排长,是铁疙瘩村的共产党员,他轻伤不下火线,打山洞时头被砸烂,只简单包扎了一下便仍带头苦干,还获得了当时的最高荣誉——“市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称号,被大家称为“铁排长”。“1970年焦枝铁路河南段通车,‘铁排长’作为先进代表坐上火车在自己修的铁路上跑了一圈,那个荣耀啊!群众们都在铁路边鼓掌欢呼,像迎接凯旋的英雄”。

  8个月,铁路修建创奇迹

  1970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49周年纪念日。焦枝铁路的开通,成为给党的生日献上的一份厚礼。从全面开工至此,仅仅8个月时间,其中,北起陇海铁路、南至龙门伊河段的路基任务完成仅仅用了56天。在中央发出的贺电中称“焦枝铁路创造了铁路修建史上的奇迹……为多快好省地修建铁路,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通车当日,洛阳至襄樊205/206次客车、新乡至洛阳521/522次客车发出。“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备战,备荒,为人民”、“向参加会战的全体工人、民兵、革命干部、革命技术人员致敬”等富有时代特征的宣传标语张贴于焦枝线沿途。

  在3个月试运营期间,共运送旅客130多万人次,运输物资23万吨。“五七”油田的大型设备和材料5万余吨及时抵运工地,有力地支援了“五七”油田荆门炼油厂的建设和三线建设以及沿线的工农业生产,迅速发挥了铁路的运输功能。

  此后,焦枝铁路不断向南延伸,通往广西柳州、南宁、北海,到1979年10月全线通车交付国家使用后,成为中国自中原至大海的铁路大动脉,战略意义十分显著。

  焦枝铁路从月山编组站引出,沿太行山南麓向西南方向一路延伸,至上世纪80年代改称为焦柳线后,不但成为豫煤、晋煤南运的重要通道,而且对京广线的运输起着分流作用。此外,焦枝铁路的中段有南阳油田,南段有汉江油田,这又决定了焦枝线在国家五油运输中具有重要地位。

  1985年,作为焦枝铁路运输繁忙的区段之一,洛阳至襄樊段在关林、龙门、龙门南等52个车站和85台机车(蒸汽和内燃)上安装了先进的无线列调通信系统;为满足运输需要,铁道部将焦枝复线列入“七五”期间强化改造的南北干线之一,1988年完成龙门——龙门南间1.37公里、彭婆——伊川间4.45公里、伊川——白银坡间6.15公里、白银坡——高河间3.5公里的施工任务;1990年焦枝铁路完成站场改造、组织安装开通电气集中车站10个,复线区间11个,计94.3公里……

  焦枝铁路的兴建,使洛阳成为国内重要的铁路枢纽。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