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新安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新安60载绘就壮丽画卷
二千旅行商 踩线龙潭峡
新闻集锦
红旗招展迎国庆
洛阳网广告
突出项目建设亮点 打造城市“东方明珠”
新区,崛起在洛河之南
洛阳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9 年 9 月 23 日 星期    【打印】  
由一个工业弱县、旅游小县、财政穷县变为工业强县、旅游大县、财政富县——
新安60载绘就壮丽画卷
  60年风雨历程,60年辉煌成就。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的发展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尽早跨入全国百强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统计部门的数据表明,新中国成立后,新安第一个GDP数据是1952年的1897.2万元,到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201.3亿元;财政收入1952年仅为164.07万元,到2008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9.5亿元。2008年,新安向省、国家财政贡献的税收达8.57亿元。

  综合实力迅猛增强

  如果说从1949年到1957年是新安经济的恢复发展阶段,那么此后长达21年的时间,则是新安经济曲折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之初,新安人均收入低于300元的乡镇达7个,135个村属于贫困村,近20万人处在贫困线以下,用电难、吃水难、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一个个难关,如同一座座大山,横亘在新安人面前。即使作为全县政治文化中心的县城,面积仅有2.5平方公里,居民不足3万,街道狭窄,布局混乱,设施简陋。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步入新世纪以来,是新安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实力增强最为显著的时期。在这个阶段,新安依托境内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呈现出大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一举甩掉国家贫困县帽子,由“工业弱县、旅游小县、财政穷县”变为“工业强县、旅游大县、财政富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由过去全省排位百名以后跻身全省十强县行列;不仅成为河南省35个扩权县和47个对外开放重点县之一,也被誉为中西部地区发展潜力最大、最具活力的县(市)之一。

  发展方式更加科学

  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安产业结构层次偏低,是典型的农业主导型产业结构。20世纪80年代,该县还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县域经济单纯依靠煤炭等资源的消耗,通过“黑、大、笨、粗”的模式进行发展。在外人眼中,新安就像一个蓬头垢面、家徒四壁的“贫困户”。

  20世纪80年代末,新安依靠贷款和群众集资建成了5万千瓦的小型电厂,迈出了资源利用的第一步。此后,新安以电厂为“龙头”,按照“规模化、链条式、循环式”的发展之路,使昔日仅有2台2.5万千瓦机组的地方发电厂成为纵向形成产业链、横向形成产业群的大型企业集团,总资产、销售收入突破“双百亿”。

  该县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使全县工业形成了以煤电铝产业链为主导,以冶金、能源、化工、建材、机械制造五大系列为主体、县属工业与民营企业“两翼齐飞”的工业格局。以煤电铝产业链为标志,新安的产业实现了由“黑”向“白”的转变。与此同时,该县还斥巨资进行了大规模的城镇建设。经济迅猛发展、城区高楼林立,在外界的眼里,新安成了响当当的“暴发户”。

  为了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该县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通过提升和调整产业结构,变过去的资源消耗型、污染型工业为资源保护型工业;投资5900万元,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3个;以产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推动产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拉长产业链,培育产业群,打造“绿色工业”。针对第三产业滞后的状况,该县充分发挥境内旅游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出了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构建了北部以龙潭峡、荆紫山、黛眉山、滨湖度假区为主,南部以汉函谷关、千唐志斋、王乔洞为重点的山水、文化旅游大格局,并成功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品牌。

  在此基础上,该县通过财政积累,推出一项项惠民举措,解决了农村吃水难、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并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用三产服务业带动农民致富。目前,该县形成了“南椒、北药、川区菜、东区樱桃、丘陵烤烟”五大种植格局;旅游业也持续升温,万余农户通过旅游业找到了致富门路。由此,新安的产业实现了由“白”向“绿”的转变。加之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卫生县城、中国澄泥砚之乡、中国门球之乡、中国旅游强县、中国书法之乡、河南省文明县城和园林县城等众多世界、国家和省级荣誉,新安的身份也由单纯经济增长的“暴发户”变成了富裕、生态、和谐的“文明户”。

  人民生活实现富裕

  60年来,新安城乡居民经过了从脱离贫困,解决温饱,到迈向小康的曲折历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居民收入显著提高。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活水平大幅提高。1952年,全县全民所有制职工月平均工资只有25元,2008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00元,比1952年增长512倍;195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5元, 2008年达4701元,比1957年增长134倍。

  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由生存型向享用型、发展型消费转移。1964年,对职工家庭耐用物品拥有量抽样调查显示,每20户仅拥有手表一块,收音机、电视机、录音机等家用电器为空白。2008年调查显示,该县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02台、电冰箱96台、洗衣机104台、移动电话246部,电脑56台、家用轿车6辆;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05台、电冰箱47台、洗衣机97台、移动电话131部,摩托车67辆。

  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从1984年到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7平方米增加到37.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12.3平方米增加到38.8平方米。

  居民的“钱袋子”日见饱满。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1951年的3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35.6亿元;此外,居民拥有的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

  奋进的新安,已经迈入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踏上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征程。

  (郭建立)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