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洛阳的街头巷尾,人们发现,文明礼貌的行为多了,乱扔、乱画、乱停的现象少了。扑面而来的是舒畅愉悦的文明之风,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真诚和谐的温馨氛围。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惠及群众。”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以来,我市遵循这一创建理念,坚持创建的过程让群众参与、创建的成果让群众共享、创建的实效让群众检验,走出了一条具有洛阳特色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文明创建之路,洛阳市民也深切感受到创建带来的好处和变化。
创建,让洛阳上下同心
近年来,我市站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走在中原崛起前列”的高度,坚持开展以人为本,大力开展以“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创文明城市、创文明社区、创文明景区”为主要内容的“三优三创”竞赛活动,积极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全市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我市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连维良任政委,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洪昌任指挥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立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元元任常务副指挥长的创建文明城市指挥部。指挥部在全市范围内抽调了35名同志,专职从事创建工作。
市政府与全市100多个市直委局和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签订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责任书,先后制定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方案》、《“三优三创”竞赛活动方案》、《创建文明城市千分制考评机制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将创建列入各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各创建责任单位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层层分包责任目标。通过党政机关带头抓、街道社区具体抓、群团组织协同抓,在全市形成了工作分解到位、目标考核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的创建体系。全市人民争做文明市民,共建文明城市,形成了“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创建文明城市”的浓厚氛围。
创建让洛阳上下同心,促进了洛阳的发展。近年来,我市先后荣膺“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等称号。2008年,洛阳市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第43位,中部城市第4位,成为中原城市群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城市。
创建,让洛阳形象和品位提升
城市基础设施既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从2002年开始,我市投入1000多亿元,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掀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
大力实施城市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我市先后兴建了周王城广场、牡丹广场、青年宫广场,龙门、周山、上清宫森林公园等一大批公共绿地。目前,城区有公园、游园、广场、街头绿地100余处,单位、社区、城中村小型绿地游园星罗棋布,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8%,绿地率达38.8%,人均公共绿地率达到10平方米。投入1.6亿元用于城市亮化,城市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亮灯率均达到98%以上。
5年来,我市共投资400多亿元加快新区建设,征地拆迁31个村,安置农民4万多人,一座73平方公里的现代化新城在河洛大地上崛起。王城大道、凯旋路、唐宫路等52条道路,周王城广场、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新区博物馆、洛阳歌剧院、世纪华阳等一大批城市标志性建筑,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网球馆、自行车馆等全国一流的体育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市还投资8800万元,对穿城而过的“四河三渠”进行了综合整治;投资8.3亿元,新建无害化垃圾处理场2个、污水处理厂4个、垃圾中转站122个;新建、改建170余座公厕。
如今,洛阳迎接中外游客的,已不再是过去的“搓板路”、“跳舞路”和环境脏、乱、差,而是乔、灌、花、草合理布局,山水园林相得益彰,城市功能完善,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洛阳。
创建,让洛阳城市管理水平提高
公共秩序是城市文明程度和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针对影响城市形象、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一些公共秩序问题,我市相继开展了城市基础设施、露天烧烤、农贸市场、“五小”单位、店外经营、占道经营、流动商贩、沿街门店店牌、市容市貌、城中村及城乡接合部、飞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和河渠等专项治理活动,营造了优美的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的人文魅力。
开展“文明出行”、“迎国庆、讲文明、保畅通”等一系列专题教育活动,着力改善交通秩序。走在城市街头、路口,不时可见警容严整的民警在坚守岗位、文明执勤,交通协管员、青年志愿者、老干部督导团认真地维护交通秩序,广大市民有序通行。
我市在每个农贸市场专门设立了农产品检测室,配备免费公厕,柜台加装防蝇、防尘设施,禽类经营摊位专设封闭式宰杀隔离区,着力优化农贸市场环境。面食、熟食进了营业房,地面污水不见了,案板整齐卫生了,达到了“农贸归市、摊贩归区、座摊归线、停车归点、广告归栏”的效果。在丰富群众菜篮子的同时,也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我市着力提升社区管理水平,目前已建成100多个社区图书室,藏书近50万册,各城区相继推出了环卫进社区、阳光早餐进社区等便民措施,使社区居民生活更加方便。各城区下岗的“4050”人员和无业人员,被招聘到街道、市场和公厕管理等公益性岗位,使近万名无业人员就业上岗。红红火火的市民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以及社区开展的“社区文化活动月”、“和谐楼栋”等一系列创建活动,使得与邻为善、互助友爱、明礼诚信、和睦相处的新型邻里之情日渐浓厚。目前各级文明社区已占全市社区总数的85%以上,南华新村社区被中央文明委确立为“全国创建文明社区工作示范点”、“全国文明单位”。
创建,让洛阳活力迸发
结合市情、民情,我市不断创新创建载体,以创建推动各项工作向前开展,激发城市发展的活力。
创建文明城市与打造服务型政府相结合。我市在党政机关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在新区建成了高档次的行政服务大厅,设立了统一的投诉中心、市长热线电话和市长电子信箱,规范办事程序,简化办事环节,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规范优质的服务。大力加强职业道德、服务规范、岗位技能等方面的培训,2007年以来,先后三次组织全市公务员进行应知应会知识考试,参加人数达13000余人次。严格推行承诺制、公示制等工作制度,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近三年来党政机关行风评议满意率均在95%以上。
我市将创建工作与一年一度的洛阳牡丹花会、河洛文化旅游节和即将召开的大遗址保护洛阳高峰论坛等重大节会活动结合起来,积极为节会服务。一方面全市动员,紧紧围绕主次干道、公共场所、窗口单位、旅游景点、繁华地区和城市出入口等重点区域,通过实施“一眼工程”,对视觉范围内不谐调的脏乱差现象进行治理,为节会创造干净整齐、规范有序、文明和谐的市容环境;另一方面,鼓励拉长服务链条,搞好延伸服务,大力倡导优质服务,为节会营造了优良的人文环境。
市创建指挥部及时把创建文明城市与创建园林、旅游、森林、环保、卫生城市等多城联创相结合,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洛阳市先后荣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称号,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市将创文与提高市民素质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坚持一年一个主题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我市在全体市民中开展了市民文明礼仪、市民文明公约、法律法规等教育,先后组织开展了“三理”教育知识讲座进校园进社区、“排队推动月”主题引导、“万家商户共铸诚信洛阳”、“诚信洛阳,礼仪洛阳,魅力洛阳”宣传等10余项主题活动,还充分发挥了老干部督导团、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巾帼文明示范岗等作用,对居民进行诚信、礼仪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和行为督导,提高了市民的素质和道德水平。
“大”处点睛,“小”处传情。一个让市民安心、放心、舒心的生活环境正在洛阳逐渐形成。今年10月,受中央文明办委托,国家统计局组织所属调查队对全国114个城市公共文明指数进行了测评,洛阳排名位列地级市全国第八,河南第一。
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精神振奋的洛阳人深知:这只是文明创建路程上的一个小小的里程碑,我们要将自己的家园建设好,早日进入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