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农民欢庆丰收、迎接新春的时候,新世纪第七个“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发表了。此前连续6个一号文件,年年有新政策,年年送“大礼包”,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惠农成效不断扩大,开创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多年难得的好局面。今年的一号文件又有哪些新亮点?“三农”工作又有哪些新举措?9亿农民又将得到哪些新实惠?日前,记者专访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及中农办的负责同志。
连续七个“一号文件”锁定“三农”,传递出什么政策信息?
2004年~2009年,中央已连续出台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强农惠农政策密度之大、力度之大、突破之大,前所未有。这几年,“皇粮国税”免了,补贴年年增加,农业连年增产,农民连年增收,农村形势持续向好。在这种情况下,第七个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传递出什么政策信息?
“今年的一号文件非常重要,不仅对‘三农’工作,对全局工作也非常关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农办主任陈锡文介绍了今年文件出台的三个重要背景。
第一,“三农”向好,全局主动。继续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对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稳定大局,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第二,增产增收,如何持续。粮食连续6年增产,连续3年稳定在1万亿斤的台阶上,近40年来是第一次;农民人均收入连续6年增幅在6%以上,首次突破5000元,20多年来也是第一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粮食越是连年丰收,出现减产的概率就越高;农村形势越好,越容易思想麻痹,出现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能不能继续保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势头,是十分严峻的问题。
第三,城乡统筹,才能破解“三农”难题。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时期,对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需要固本强基。农业基础打牢了,经济发展才有持久动力。
主题为何强调“统筹城乡”、“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为什么强调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因为历史欠账太多,农业基础仍然薄弱。虽然实现了粮食“六连增”,但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粮食继续稳产增产越来越难,后劲明显不足。而且,在连年丰收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防止忽视和放松粮食生产的倾向,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信号不能变、要求不能松、支持不能减。
尽管近年国家逐年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但相对投在社会事业上多,投在农业生产上少;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多,对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与农民密切相关的小型基础设施投入少。2009年,中央财政“三农”预算支出7161亿元。其中用于农业生产的2642亿元,用于农民“四补贴”的1230亿元,这两项共计3800多亿元,也只占中央财政“三农”预算总支出的一半左右。
文件提出了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夯实农业基础,政策向何处发力?
新世纪以来的6个一号文件都强调加强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出台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那么,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基础,向何处发力?
陈锡文说,在延续近年中央关于农业农村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基础上,今年一号文件还提出了新的扶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是健全投入机制。尽管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家财政收支相对紧张,但文件仍然明确,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确保“三个优先”,即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坚持对种粮农民的直补政策,明确“三个扩大”,即扩大良种补贴品种,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规模,扩大补贴政策受益范围,将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完善适合牧区、林区、垦区特点的农业补贴政策;按照存量不动、增量倾斜的原则,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
三是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调抓住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突出“三个重点”,即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把良种培育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把主产区作为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的重点。
加快改善民生,农民又得哪些实惠?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就业与农民增收密切相关。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促进农民就业创业仍需努力。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要让农民工就业有岗位,生活有保障。
保障是民生之安。今年的一号文件传递明确信号。2010年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还将稳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水平均会提高,新农保试点将稳步推进,农村低保将实现应保尽保,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网正越编越密。
安居是民生之愿。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正在提速,全国已有超过90%的试点工程顺利开工。一号文件提出,今年将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国有林区(场)、垦区棚户区改造,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与此同时,为了适应农村用电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也将抓紧实施,农网供电的可靠性和供电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有效启动农村市场,让农民得到实惠。一号文件明确,今年家电产品最高限价将大幅度提高,各省份可以在补贴范围内根据本地实际增选一个品种,国有农林场(区)职工也将享受补贴政策。选择范围扩大了,受益人群也增加了。
新的民生政策强力出台,已有的政策也将延续使命。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坚持农村开发式扶贫方针,确保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乡改革联动,政策又有哪些突破?
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是今年一号文件的一大亮点。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表示,我国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让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镇。
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对此,唐仁健解释,所谓的“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80后”和“90后”的农村劳动力。他们与以往的劳动力有所不同,受教育文化程度比较高,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城打工,对农业、农村、农民等并不熟悉。同时,他们又渴望融入城市,享受现代城市的文明。
据了解,目前中国的新生代农民工约有1亿,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约占到60%。对此,唐仁健表示,我国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让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在城市稳定就业。
唐仁健表示,我国将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特别是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城。同时,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后,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权益,包括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此外,我国还将加强农村新生劳动力的预备制培训,将他们作为劳动大军的储备,同时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
(据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