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规划院执行副院长郑建平是国内著名的实战型旅游策划、规划专家,他以其独特的视角、超前的思维先后为我国旅游业策划、规划了一大批具有深远影响力和极佳市场效果的旅游项目。
在5日下午举行的市委中心组学习会议上,郑建平应邀作《旅游创新与城市创新》专题讲座。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他以生动的语言、新颖的理念对洛阳城市发展和旅游业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有资源优势未必就有产业优势
“来洛阳是文化朝圣,我有一种敬畏之情。”郑建平眼中的洛阳,是一座有着丰富历史文化积淀的古都,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拥有资源优势是否意味着就一定有产业优势?未必!
基于这一认识,郑建平对洛阳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中肯建议: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件好事,但不能为其所累。对此,他有以下解读:
“丰富的文化资源不能仅仅躺在博物馆里供专家研究用,要让躺着的历史站起来,让沉睡的文化醒过来,把文化与市场紧密结合。
“洛阳作为大遗址保护区,历史文化遗存丰富,还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就为文化创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库。关键是要有现代意识,善于把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成旅游发展的产业资源。
“如果说以往的文化发展强调的是文化的原生态和占有权,那么现在应该注重的是文化的再生和创意,谁拥有了文化的创意权,谁就有了再造文化市场的能力。”
郑建平还对洛阳城市发展提出这样的设想:按照打造旅游特别经济区的目标对城市发展进行认识和规划,把旅游发展与城市发展高度结合,实现一体化开发,让旅游资源成为城市发展的战略资源。
洛阳应向创意型旅游城市发展
如何把洛阳打造成一个富有活力的旅游城市?郑建平给出的答案是:创意新,则旅游兴。“现在许多城市正在把创意产业列为自己的城市战略,未来的城市表情就是创意的表情”。
郑建平以自己主持策划的江苏常州中华恐龙园为例分析说,常州在产业换代和经济调整过程中,原有产业体系出现了严重的滞后,经济发展遇到很大困难。为了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常州人把眼光转向了发展文化产业,投资1.6亿元打造了国内最大的科普主题公园——中华恐龙园,它在2000年10月开业,第一年就创下了令中国旅游界大吃一惊的奇迹,入园人数达到120多万。
郑建平说,一个小小的创意,使本来和恐龙没有任何联系的常州成了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现在这个创意已经成为常州一张新的城市名片,并由此启动了整个常州地区创意经济的发展。“毫不夸张地讲,常州是一座公园改变命运的城市,它以‘无’中生‘有’的成功体现了创意的价值”。
人类社会经过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又一个新型社会——梦想社会的雏形已初露端倪。郑建平说,梦想社会由“身时代”转向了“心时代”,其特征由酒足饭饱转为心满意足。这个新时代的城市必须富于创意的表情,才能满足人们对心灵享受的追求。“洛阳应当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创意型旅游城市,实现城景合一、人景合一、商景合一”。
高铁开通后能否实现“快旅慢游”
2月6日,郑西高铁正式开通营运。这种快捷的出行方式会给洛阳旅游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呢?
“高速交通的发展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快速把游客送到洛阳,但游客在洛阳游玩后也可能迅速离开,成为这座城市的匆匆过客。”郑建平认为,洛阳要成为旅游“目的地”,而不只是“经过地”,必须围绕“快旅慢游”做文章。
“首先,要把整个城市作为旅游产品来设计,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和升华,城市设施和城市特征必须适合慢慢品味,而不是提供快餐式旅游。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近者悦、远者来。
“具体操作上,就是要做到城和景合一,游和旅过程合一,旅游和商业消费合一。只有实现了这样的结构性变化,才能对游客有更多吸引力,让他们不知不觉中在洛阳多停留。
“以洛阳为例,能不能利用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建造一些仿古的客栈?这是不是比各个城市司空见惯的快捷酒店更有吸引力?从一定意义上说,实现文化差异最大化,是实现目的地旅游的关键因素。”郑建平说。
本报记者 胡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