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2版:深读周刊·非常阅读
3上一版  
PDF 版PDF版
走近古都 做灯人
富商花300万
开私人飞机回乡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0 年 2 月 12 日 星期    【打印】  
灯如海,人如潮,火树银花过大年,赏玩之余,你可知花灯背后那些做灯人的故事——
走近古都 做灯人
本报记者 赵志伟 实习生 刘一/文 本报记者 曾宪平/图
  郭世国在安装花灯动力装置
  美丽的花灯映红了花灯师傅的脸
  虎形花灯 虎虎生威
  灯海流光溢彩 游人留连忘返
  五颜六色的花灯
  魏增产夫妇在为虎形花灯着色
  焊接花灯骨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洛阳灯展的鼎盛时期。春节期间,大街小巷火树银花,灯如海,人如潮。洛阳市灯展办副主任程金发最了解这段历史。老程说,2004年前后,随着涧西国有大企业退出花灯制作行列,加上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灯会和灯展的规模、影响力都有所下降,“现在洛阳做灯的都是一些个体户,比较有名的就是小北门的老魏夫妻、孟津常袋的老郭父子和谷水的陈师傅”。

  虽然洛阳的灯展市场失去了往日的火爆人气,但每年春节的灯展从未停息。虎年就要到了,一组组璀璨的花灯定会让古都的夜晚变得更加美妙。

  

  做灯的夫妻

  腊月二十六的下午,迎着飘洒如丝的细雨,我们来到老城区的小北门。

  穿过一条窄窄的胡同,一个简陋的家属院出现在眼前。老远就听到了电气焊的声音。拐过一个墙角,十几平方米的简易竹棚下面,3名身着工作服的工人正在飞溅的焊花中忙碌着。一旁,摆放着已经制作完“骨架”的花灯模型。

  没错,这里就是魏增产师傅的花灯作坊。

  “节前活儿特别多,他去买材料了,一会儿就回来!”没有见到魏师傅的身影,她的妻子张萍解释说。

  不大的居室里到处可见与花灯有关的物什。沙发和桌子上,堆放着五颜六色的布料;窗台上,一溜摆放着栩栩如生的人形雕塑;天花板上还有古色古香的壁画,原来那是魏师傅画灯时兴起,手绘到上面的……

  咦,这不是“武则天”吗?在里屋的一角,我们竟邂逅了“一代女皇”。张萍说,这是他们夫妻今年的“大制作”——“武皇赏花”大型机械灯中武皇的造型。它是按照真人比例制作的。魏师傅负责人物的形体构造和面部绘画,张萍则为“武皇”当起了裁缝。美轮美奂的凤冠霞帔,晶莹夺目的耳坠和项链,全是张萍“慢工出细活”一针一线、一点一滴手工做成的。

  “这个灯组装起来长16米,宽5米,高6米,加上‘武则天’一共有11个人物造型。她们脚下是一束束盛开的‘牡丹’,有100多朵。”张萍告诉我们,今年春节灯展“武皇”将带着她的“侍女”们与洛阳人见面。

  正说着话,裹挟着门外的冷风,魏师傅挑帘进屋,两手大包小包提的都是做灯的材料。

  老魏是偃师市首阳山镇人,自幼喜欢画画的老魏迷上做灯缘于一部蜚声海内外的电影。

  “20世纪80年代初,李连杰演的《少林寺》火了,我当时突发奇想,想制作一套少林寺的全景模型。”老魏讲,那会儿他查阅了无数资料,几次三番到少林寺实地测量。功夫不负有心人,用了近一年时间,老魏硬是按照33:1的比例把少林寺全景模型做出来了。

  模型展出时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十里八乡的人都来他家参观。

  有了这门绝技,做花灯自然不在话下。老魏一炮打响,是在20多年前济南趵突泉公园举办的那次灯展上。他做的灯造型独特,惟妙惟肖,比例十分精准,让人看后回味无穷。

  打那以后,年年的洛阳灯展,人们都能看到老魏夫妇做的灯。

  “做灯有啥诀窍吗?”我们问。老魏说:“就像拍一部电影,是个系统工程。首先得有个好题材,能吸引观众;其次得有创意,要与众不同;接下来是画草图、下料、焊接轮廓、蒙糊布料、画图案、设置声光电……有十几道工序。”

  老魏打开电脑,让我们欣赏他们夫妻近年的得意之作——“这是千手观音灯,灵感来自春晚千手观音舞蹈;这是五子闹佛灯,里面用上了微电脑控制,弥勒佛一笑,眉毛还会动……”

  如今,老魏做灯也实现了现代化。两个儿子一个学动漫设计,一个学服装设计,都成了他的好帮手。为虎年春节,这对夫妻专门制作了虎虎生威灯和祖国万岁灯,两组灯的前期构图都是老魏在电脑上用软件完成的。

  做灯的父子

  腊月二十七,一场瑞雪给初春的田野铺上了一层洁白。走进孟津县常袋乡常袋村,家家户户门楣上新贴的大红春联,让年味变得愈加浓了。

  这对做灯的父子,父亲叫郭荣城,已经63岁,儿子叫郭世国,如今具体负责家里花灯厂的花灯制作业务。

  老郭也是从小爱好画画。不久前,他的一幅工笔画《百虎图》就引来人们交口称赞。如果你把他定位是画家,老郭不否认,但他认为“不够全面”。他说,自己其实还有一个职业——灯笼匠。

  一次偶然的机会,老郭在龙门石窟看到北京越剧院的灯塑“龙凤呈祥”。郭荣城心想:什么时候我也弄一个,一准超过你们。

  刚开始是做了毁,毁了又做。渐渐地他上了道儿,能做出有模有样的造型了。

  后来,老郭开始给别人打工做灯。干了有三四年时间,熟悉了整个做灯的流程,从绘画到造型直至焊接,一人全拿下。

  扎实的绘画功底,加上打工积累的经验,让老郭的制灯技艺日臻成熟。在他手把手教授下,儿子郭世国一步步学起,渐渐也成了制灯好手。

  借着展出的花灯,父子俩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这时,他们又有了新的想法——何不自己当老板,开办一个自己的花灯制作厂?

  厂子开起来了,慕名而来的订单不少。

  老郭告诉我们,今非昔比了,过去的灯呆板不会动,现在的灯都含有高科技,增加了动效;过去的灯内容单一,现在的灯既有夸张的也有写实的。

  “我儿子懂电,懂新技术,我俩合作制作的灯既好看又能动!”老郭笑呵呵地说。

  今年,这对父子的灯以喜庆为主,“龙腾虎跃”灯,“五谷丰登”灯,“虎年大吉”灯……这些灯早被预订出去了。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