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文化的经济门槛太高,孩子们踮起脚尖也看不见里面有什么热闹,对此,成人社会应感到惭愧。
“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乐逍遥。”元宵节自古就是中华民族最热闹的节日,可以说是中国的狂欢节。笔者发现,我国传统元宵节的“闹”劲有所弱化。
其实,不仅元宵节的“闹”劲有所弱化,我们的整个节日文化都存在类似问题。
以节日对儿童的意义为例,传统社会里,除夕是守岁之夜,也是家人团圆叙旧之夜,儿童在这个夜晚会打着灯笼,去邻里家拜年,收获各种小礼物。现在呢?除夕往往是大人对着电视发笑或发呆,儿童则无所适从。笔者上小学的孩子看了一眼春晚的节目,说了一声“不好玩”,就打开电脑,找喜欢的视频去了。
央视春晚里也有儿童的形象与身影,但儿童不是主体,也不是为了让孩子们获得春节的喜乐,而是成人希望看到的儿童表演,譬如让小朋友背百家姓,或让孩子唱成人编出来的成人喜欢听的歌曲。所以,春晚本身就是一道门槛,成人式的话语与娱乐,容不得儿童分享或共享。
春节期间笔者还参观了中国美术馆,这里主办了年画大展,展览可以说美不胜收,可惜观展者并不多,参观的孩子更少。年画里有相当多的儿童形象,反映过去时代儿童过节时的状态,可惜里面没有儿童观赏区。为什么不设传统儿童春节游艺的内容呢?比如请民间艺人教儿童制作年画或小工艺品,播放皮影戏、木偶戏等。美术馆还可以对在校学生免费,而当时的门票是20元,这就将很多孩子拦在了门外。
因为低门槛、无门槛的游戏场所极少,使得节日期间庙会、公园里的收费游戏场所不但人满为患,而且价格上涨不少。像鸟巢里的冰雪世界,门票更高达180元,里面许多项目还得另交费,而孩子们可以玩的,也就是爬上一米高的雪墙,自玩自乐。这样的游戏效果与设置,与孩子们在野地里游玩并无区别。
笔者期待,明年能不能专门为儿童制作一台春晚,各地能不能为儿童举办专门的免门票的庙会、元宵灯会?博物馆、美术馆能不能为贫困家庭儿童或外来务工者的孩子,赠送门票与节日礼品?主流社会应该意识到,今天我们为孩子们做的一切,都是为国家的文化未来投资。
节日文化的经济门槛太高,孩子们踮起脚尖也看不见里面有什么热闹,对此,成人社会应感到惭愧。 (吴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