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第十一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人工耳蜗——重建听的希望。
重建听的希望
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听障儿童13.7万,重度以上听力障碍者占84%。由于药物、遗传、疾病、噪声、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新增聋儿近3万名。听力语言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阻碍了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如果发现新生儿有听力障碍,需要早诊断早治疗。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已经将听力筛查纳入新生儿常规筛查范畴。
对于婴幼儿来说,听力障碍和听觉、语言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及早建立听觉,对婴幼儿的语言发育及思维发展都极为有利。
婴儿或幼儿时期植入人工耳蜗的儿童,在大脑最适合且开始掌握语言的时候即开始接收听觉信息,他们的听觉发育与健听儿童相当,口头表达能力也自然形成,人工耳蜗植入的最小年龄近几年在不断降低。目前,满18个月的婴幼儿即可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
耳鸣务必早干预
耳鸣是一种病人认为听到的,但客观并不存在的声音感觉。病人有“耳朵里有噪音”,“耳朵里响”等类似的一些描述。
据介绍,几乎所有与耳朵有关的疾病都能引起耳鸣。从简单的堵塞到严重的第八对脑神经肿瘤都能导致耳鸣。射击、电锯、摇滚音乐会等强噪声也会导致耳鸣。
目前,关于耳鸣确切的机制还不清楚。大部分病例耳鸣与听力损失有关。比如,暴露于强噪声场的人都会有高频听力损失,其耳鸣的频率也位于听力损失的区域。也有一些人有耳鸣,但听力正常,因而病因不明。
精神紧张、强噪声、药物(尤其是阿司匹林类)、咖啡因和酒精等因素会加重耳鸣。所以,专家建议耳鸣病人到医院的耳鼻喉科进行检查,目的是为了排除一些重要疾病。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助听器、耳鸣掩蔽器、自我放松、针灸等会对一些耳鸣有效。
“随身听”成杀手
患者小刘最近总是感觉耳鸣,起初他并未在意,以为就是最近工作太忙,上火。但渐渐地耳鸣加重,尤其是在夜深人静时耳鸣得更厉害,甚至影响睡眠。就诊后,医生告诉小刘,他的听力在某些频率已经出现了永久性损失。小刘半年前买了个MP3,在近1个小时公交车的上下班途中消磨时间。医生告诉小刘在嘈杂的公交车上听MP3这个习惯造成了他的听力损失和耳鸣。
专家介绍,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噪声,尤其在嘈杂的公交车上或喧闹的街道上。这些噪声多以低频声为主。低频噪声会掩盖高频声音,使其清晰度变差。小刘在公交车上听MP3,由于公交车在运行过程中会发出较大的噪声,为了能够听清MP3中发出的声音,小刘在不知不觉中将音量调得非常大,久而久之过大的音量就对耳朵造成了伤害。 (柳红)
名词解释·人工耳蜗
又称人造耳蜗、电子耳蜗。
人工耳蜗是一种替代人耳功能的电子装置,它可以帮助患有重度、极重度耳聋的成人和儿童恢复或提供听的感觉。这里的重度、极重度耳聋患者是指双耳听阈大于90分贝(dBHL)听力级以上,配戴大功率助听器无效的人。
人工耳蜗技术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生物医学工程等高新技术的出现,已经从实验研究进入临床应用阶段,成为目前全聋患者恢复听觉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