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70个大中城市去年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5%”——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这个统计数字,因与百姓的直观感受相差甚远,引起代表委员和社会舆论的强烈质疑。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坦言,现行房价统计存在缺陷。
这不是统计数字首次遭遇信任危机。“数字迷局”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如何提高统计数字的公信力?
“房价上涨1.5%”,有人调侃地问:“是不是点错小数点了?”
今年2月2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称“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5%”。这个按照惯例公布的数字往年并未引起太多关注,而今年的数字公布之后,引起了代表委员和社会舆论的广泛质疑。有人调侃地问:“是不是点错小数点了?”
查阅往年统计公报可见,“1.5%”创造了近5年来房价涨幅的最低记录。但在人们直观感受中,去年5月以来许多城市房价节节攀升,有些城市房价甚至翻了一番,与统计数字形成天壤之别。来自河南的全国政协委员王超斌高呼:“绝不可能,这个数据太不负责任,全世界人民都不会相信。”
在全国两会上,“房价上涨1.5%”成为媒体关注焦点,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几次被媒体围堵追问时,坦言现行房价统计存在缺陷。5日下午,马建堂主持召开房地产价格统计座谈会,再次表示要改进统计制度和方法,提高房地产价格统计数据的质量,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代表性和可比性。
来自重庆市的全国政协委员王川平说,有些官方统计数字让人不敢相信,市场机构的数字往往又不权威,虚虚实实的统计数字真让人无所适从。
统计数字为何频频“失真”?
官方发布的统计数字,为何常常与人们的切身感受不符?王川平委员认为,原因之一是统计制度和方法过时,二是部分官员为了追求政绩而造假。
对于房价统计问题,马建堂在房地产价格统计座谈会上表示,现行房地产价格统计制度和方法确实有缺陷:一是基础数据来源基本靠房地产企业填报,而企业统计人员经常变动;二是对因房屋种类、地区、地段、楼层、朝向、时点等因素而差异较大的样本进行综合平均统计,过度消除了价格变化。
针对我国地区GDP总和超过全国的现象,发展改革委有关报告认为其原因有:我国实行GDP分级独立核算制度,容易导致地区与全国数据产生误差;对跨地区生产经营的企业可能存在重复统计等。发展改革委坦言,GDP被广泛用于政绩考核,少数地方政府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
如何提高统计数字的公信力?
如何提高统计数字的公信力?有关专家认为,首先要改进统计方法。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说,国外房价统计大多采用中位数,不像我国现在采取的是平均数,其中包含众多价格变化缓慢的政策房,对此如果不加以改进,房价统计数字与民众感受恐怕总是有偏差。
发展改革委的有关报告表示,为改善统计数据质量,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部分服务行业统计调查制度,对建筑业增加值实行统一核算等。报告认为,实行分级核算不可避免地产生地区GDP总和与国家数据不衔接的矛盾,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尽快从分级核算过渡到统一核算。
(据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