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波澜壮阔的抗旱救灾攻坚战正在西南大地如火如荼地进行。
人们在鏖战旱魔的同时,心存疑问:在西南这样的丰水区,缘何频繁出现旱情?百年不遇的重旱给我们带来哪些警示?
26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为我们解析与当前旱情有关的五大热点话题。
一问:丰水地区缘何频现旱情?
记者:西南地区是全国名副其实的丰水区,这次重旱区云南的水资源总量位居全国第三。但是,在人们的记忆中,这些地方好像旱情不断,今年更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其中原因有哪些?
刘宁: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不均,既体现在区域上,也体现在一年四季间。西南地区大江大河多,降雨整体丰盈,但是,每年春季都是这里的枯水期,因而经常出现春旱,这也不足为怪。
应该说,今年出现重旱,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是主要原因。西南地区水库很多靠降雨蓄水,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水库就只能吃老本,面对大旱无能为力。
今年这场罕见的大旱,“工程性缺水”也是重要因素。大旱充分暴露了抗旱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凸显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西南地区的极端重要性。
二问:怎样看待当前旱情?
记者:目前全国旱情如何,有何特点,会不会出现“南北同旱”的局面?
刘宁:从全国范围看,西南地区旱情最为严重。气象部门预报,预计未来几天西南旱区将有小雨天气出现,但重旱区仍无有效降水,旱情仍将持续,损失会继续增加,抗旱救灾的难度也会进一步加大。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认识和心理准备。
更需要注意的是,北方地区旱情也已露头。北方地区“十年九春旱”,若后期出现少雨温高多风天气,北方地区的旱情将会迅速发展,可能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的严峻局面。
三问:抗旱“中枢”是怎样紧急行动的?
记者:国家防总和水利部是负责领导组织全国防汛抗旱工作的“中枢机构”,面对大旱,你们是怎样紧急行动的?
刘宁:面对严峻的旱情,国家防总、水利部紧急加强对旱情的会商研判,及时启动了抗旱II级应急响应,举全部、全系统、全行业之力坚决打赢这场硬仗。在前期派出30个工作组和专家组的基础上,再由水利部领导分别带队深入云南、贵州和广西等抗旱一线,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一切代价解决群众饮水困难。
四问:重旱持续怎么办?
记者:下一步,如果重旱持续发展,还会采取哪些措施?
刘宁:确保老百姓吃上水,这是抗旱救灾工作必须死守的底线。随着旱情的进一步加剧,一方面抗旱水源日趋紧张,另一方面饮水困难人数不断增加,确保人畜饮水是头等大事。
旱区各级防汛抗旱、水利部门必须算好水账。在进行全面排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对现有水源统一管理和调配;采取水库供水、调水、打井取水、拉水、送水等各种应急措施,保障旱区每家每户每一位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一切代价。
五问:重旱给我们哪些警示?
记者:在众志成城打赢抗旱救灾攻坚战的同时,我们能从这场旱灾中看到哪些警示?
刘宁:祸患常积于忽微。干旱是“慢性病”,它不像台风一样说来就来,而有一个慢慢侵蚀的过程。如果等到“病倒”时才想起如何应对,付出的成本就要大得多。旱灾警示我们,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加强,工程性缺水的状况必须得到改变。
由于财政投入不足,目前全国多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一些地方在干旱面前束手无策,水利设施不堪重负。
值得欣慰的是,在中央应对金融危机政策措施的带动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掀起了新一轮高潮,投资规模达1427亿元,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再过几年,当我们再次面对大旱时,底气一定会更足,办法一定会更多,应对一定会更加从容。
(据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
|
① |
图① 西南旱情造成三峡水库提前两个月消落至155米水位。
|
② |
图② 3月25日,一位男士在已经干涸的昆明石林县高石哨绿塘子水库行走。
|
③ |
图③ 3月26日,广西第四地质队在靖西县龙临镇巴意村利用钻机帮助当地农民钻探打井找水源。
|
④ |
图④ 3月26日,小学生将为灾区捐的瓶装水摆放在一起。当日,海南省海口市英才小学师生为我国西南旱灾地区捐款、捐水。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