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证实
屏蔽外语缩略词
不是每个人都懂NBA
据《成都商报》报道
4月份以来,常常收看央视体育新闻的体育迷一定会感到别扭——“NBA”“CBA”“F1”这类耳熟能详的英文名称通通被“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中国男子篮球联赛”“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等中文全称所取代……这确实不是愚人节玩笑,记者6日证实,央视等媒体已经接到有关部门下发的通知,要求在今后的电视转播中尽量屏蔽英文缩略词,而是使用赛事的中文全称。目前,包括央视、北京电视台在内的多档体育新闻已经就此对节目进行整改。
“不是所有观众都懂‘NBA’”
6日,记者电话联系到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他向记者证实,“上周确实已经收到这样的通知,要求主持人口播、记者采访和字幕中,尽可能避免使用外语缩略词。如果要使用也只能加‘括号’与中文全称一起使用。”江和平介绍,不仅仅是体育频道要执行这个通知,整个央视所有频道都要执行,“除了体育领域以外,例如
GDP、WTO、CPI这类缩写也在禁止使用的范围内。”与此同时,有些主持人在转播中经常会不时蹦出几个英语单词,这种行为也在此次通知内予以明令禁止。
记者观察到,央视体育频道近日已经在NBA和CBA转播、新闻播报中进行了修正,不过仍然有播音员会念出了“NBA”,同步字幕的提示栏中也还有“NBA常规赛”的字样。对于这样的改变对电视节目产生的影响,江和平认为“目前看来,对于体育赛事转播、新闻播报等节目没有任何影响,只需要主持人、记者稍加注意就行。”
江和平还向记者介绍,“在此前央视也对观众进行过调查,调查显示,有很大一部分观众并不知道
‘NBA’到底是什么,或者‘NBA’对于他们来说仅限于‘篮球’的概念,CBA、F1等同样是如此。我认为这种规范行为不仅不会对观众的收看习惯产生影响,反而会帮助更多的观众理解认识这类赛事。”
主持人于嘉:我还是挺适应的
对于新规定,感受最深的要数体育频道
NBA解说员于嘉。6日,在接受采访时,于嘉表示,“这个规定我还挺适应。”据他介绍,在主持人中很早就得知了这一规定,“在比赛转播时,我们也进行了落实。实际上,解说员和记者在比赛转播中规避起来也比较简单,基本上只是在节目一开始说上一句,其余时间也不会总使用NBA和CBA。这样的改变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我还是挺适应的。”
而著名体育解说员孙正平则更详细地介绍了目前工作中的改变,他说,“在口播新闻中,虽然要求尽量避免英文缩略词,但对于播音员和观众来说,这样的改变一时半会可能还不能适应,因此会在说完NBA之后加上美国国家篮球协会男子职业联赛、在CBA之后要加上中国篮球协会男子职业联赛。至于滚动字幕,目前还是会出现英文缩写,毕竟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
专家观点
俄罗斯等国早已如此
对于央视等媒体屏蔽英文缩略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的举措在国外早已不是新鲜事,例如俄罗斯媒体,早已在电视台和报纸上全面禁止出现外语单词。”
他向记者介绍,“在俄罗斯,俄语对于每个公民来说都是最优雅、最纯净的语言。强烈的民族自尊也让他们拒绝在各类媒体上出现外语。这是捍卫民族语言纯洁、维护媒体用语统一的体现。”而对于国内媒体的此次改变,在他看来也会起到相同的作用。
中国建筑
平均寿命30年引热议
业内称被误读
据《羊城晚报》报道
中国建筑平均寿命仅30年?日前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的一句话被媒体报道后,引起民众心生不安、网友口诛笔伐。但仔细分析仇保兴原话内容,有可能被媒体误读了。
“建筑寿命”意思被误解
据英文《中国日报》报道,现在政府号召房地产开发企业提高建筑质量,将目前30年的建筑平均寿命延长至100年。报道援引了仇保兴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的讲话:“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而中国每年拆毁的老建筑占建筑总量的40%。”
对此,保利集团副总、广州公司总经理余英直言,这是“误读”的假新闻。“仇部长的意思是批评规划建设没有远见,好多建筑没到使用年限就拆除了。不是说建筑质量。”
广东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认为,按照国家设计规范的规定,普通建筑安全使用期至少是50年,但目前国家对建筑质量的标准还没出台,在没有参考值的前提下,提出“中国建筑寿命只有30年”是不大准确的。“只要开发商后期管理得当,房子用足50年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他还笑言“中国规定的土地使用期限是70年,我看大多数人都不能看到自己的房子自然倒塌的那一天吧”。
合富置业首席市场分析师龙斌说,从建筑的图纸设计,到建筑过程中材料的选取使用,再到最后的验收阶段,国家对开发商的行为都有严格的监督。“当然,如果是由于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严重违规导致的楼歪歪、楼脆脆,那种房子的确是不能住。但如果是经过国家正常的检验程序盖好的房子,我觉得质量不成问题。”而北大公共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韩世同则指出,70年土地使用权与50年建筑安全使用期之间的差别着实太大,国家对建筑质量的标准应该提高,“中间相差的20年怎么办?要求不能太宽松了,开发商提高建筑质量,成本其实也不会增加太多。”不过,目前并没有因建筑问题而倒塌的房子,他严重质疑目前中国建筑寿命只有30年的说法,认为太不合理。
短命的住宅状态应改变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宋春华表示,现在大量的建筑被拆除,原因是很多的,规划变动、利益驱动、政绩冲动、文化素质底下的盲动,动来动去就是把房子拆了。按照国家设计规范的规定,普通建筑安全使用期至少是50年,“这50年不是说像食品使用期三天以后不能用了,而是说到了50年如果有很好的维修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这个下限必须要满足的,可是现在大量拆除的是20、30年寿命的住宅,不仅仅是大陆,台湾也是如此,台湾大量是20多年。日本也是这样的,东亚是一个非常浮躁的地区,日本大量也是20多年的房子,再看欧洲,英国都是130多年低一点也是60多年,包括东德,70、80年的建筑寿命是很正常的。”宋春华认为,现在我们说谁是资源节约型的,谁是环境友好型的,你拆得越多,耗的资源越多,我们建筑短命也要计一笔账,拆了以后还要投入,所以短命的住宅这种状态确实应该反思,必须改变。
“抽筋”降成本的确存在
什么原因造成一些建筑“短命”?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朱中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除了规划与设计,还有诸多原因也会导致目前许多建筑“寿命”缩短。他特别指出上世纪70年代的简易楼对建筑平均寿命过短的影响。“在当时情况下,老百姓对于住房的需求非常大,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却不高,而且,住房也没有走向市场化,那时候的房屋都是为了满足百性的居住需求应急而盖的,而且使用的建筑材料的质量可能是廉价的,所以,房屋的整体质量不是很高。”
至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建的房子,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教授张原分析,自然寿命已经提高了,应不止“30年”这个年限。但他同时表示,“即使挺过了30年,中国的大多数建筑到50年时也需要加固、维修了,有质量问题。”
一位不愿具名的房地产企业的老总告诉记者,施工质量低、材料质量差的现象在业内也时有发生。由于一定的利益关联,一些开发企业包庇施工单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双方相互勾结的结果就是牺牲了建筑的质量,的确会造成建筑的使用年限大幅缩短。
“同时,部分企业采取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路线,也是造成建筑“短命”的原因。”
此外,这位老总分析,监管力度不够也是造成建筑“短命”的一个重要方面。据他透露,一些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建造项目的过程中采取“抽筋”的方式来减少建筑成本,已经是业内半公开的秘密。要避免这种情况,应该在关键部分进行严格的监理;如果发现违规行为,应给予重罚。
10种嫩肉粉
被查出含亚硝酸盐
据《北京晚报》报道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和她所在实验室的学生们对北京市场上10种嫩肉粉和腌肉料进行鉴定时,居然发现其中全部含有防腐剂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什么
亚硝酸盐又被称之为发色剂亚硝酸盐,其主要目的是对肉类防腐,是防腐剂中毒性最大的一种,稍有过量就会导致中毒。目前国家标准明确规定,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得超过500毫克/公斤,但在市场调查时发现,一些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居然高达3180毫克/公斤。
嫩肉粉中多有亚硝酸盐
范志红说,她和学生测定了市场上的10种嫩肉粉和腌肉料,不仅发现全部含有亚硝酸盐,而且没有发现有关毒性的提示,也没有不能过量使用的标志。
动物肌肉组织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如果受到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酶的影响,长长的肌肉纤维就会被分解成细小的片段,而嫩肉粉的原理就是通过蛋白酶来改变动物的肌肉组织。嫩肉粉的功能就是使肉的口感鲜嫩,而亚硝酸盐是肉类的护色剂,还有防腐和改变肉质的作用。于是一些不法生产厂家便在嫩肉粉中加入亚硝酸盐。
餐馆普遍使用嫩肉粉
目前饭馆中使用嫩肉粉的现象很普遍。据一位厨师说,一两嫩肉粉大概能处理10多斤肉,比如“牛柳”这道菜,如果不用“嫩肉粉”处理,牛肉很容易老,至于用多少,全凭厨师手感。嫩肉粉的使用大户还有烧烤店。
范志红表示,希望国家出台更详细的规范标准,依靠厨师的个人经验,难免会出现使用过量的情况。
所谓“健康营养”鸡蛋
多为厂商自封
记者近日在上海市一家超市采访时获知,近几个月来,打着“健康营养”旗号的鸡蛋销售情况有明显的上升势头。“以前大多数人买鸡蛋就看价格,买便宜的,可现在食品安全问题这么突出,许多经济条件好的消费者就开始青睐既健康又营养的鸡蛋。”超市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不过,不少消费者在面对市场上不同品种、名称不一的鸡蛋时,却往往因难以区分其内在品质而无所适从。业内人士感叹,绝大多数的“概念鸡蛋”其实暗藏猫腻,是在忽悠消费者。
鸡蛋概念多 皆为厂商“自封”
到超市里走一圈,细心的消费者就会发现,现在的鸡蛋品种五花八门,除了传统的洋鸡蛋、草鸡蛋外,还有农家土鸡蛋、头窝蛋、山鸡蛋、益智蛋、生命蛋、聪明蛋等等,让人大开眼界。同时,鸡蛋的外包装盒上还显著地标明“富含钙、铁、锌、硒”、“能降低胆固醇”等字样,突出“健康”、“营养”的概念。毫无疑问,这些鸡蛋的价格自然要超出普通鸡蛋不少。
“以前,我总认为草鸡蛋营养价值高一点,可现在有那么多品种,说起来都很有营养,简直让人挑花了眼。”市民李女士说。
也有消费者认为,现在的广告“水分”太多,不可尽信。营养鸡蛋是否真的像广告宣传说的那么有营养,并没有一个定论。
对此,一家大超市的蛋品专柜负责人也表示,超市方面对于什么是“健康营养蛋”这个问题也很迷惑:“我们超市里有五六个品牌蛋,产品之间售价相差不少,品质上究竟有什么差别,我们也无法得知。”
带着消费者的困惑,记者采访了畜牧水产专业人员。据专家介绍,区别鸡蛋的品质,应从鸡的品种、生长环境、喂养方式和饲料配方等方面来判断。洋鸡蛋是从国外引进的洋品种鸡,以吃饲料为主,实行集中、规模化饲养所产的蛋;而农家蛋、土鸡蛋、草鸡蛋等是同一种家禽产的蛋,多指农家散养的、自己刨土觅食的鸡下的蛋。
一位家禽专家告诉记者,不同品种的鸡蛋,其营养价值并没有太大区别。
中国蛋品专业委员会主任马美湖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市场上这些‘概念鸡蛋’大多是商家利用人们关注健康的心理,给鸡蛋赋予高营养的概念,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获取更多的利润。名号都是‘自封’的,是一些企业的商业炒作。”
概念炒作背后 鸡蛋品质鉴定缺“国标”
厂商热衷概念炒作的背后潜藏着隐忧,折射出健康营养鸡蛋市场缺乏行业标准等问题。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不同厂商对“健康营养蛋”的定义有所区别,使得各种健康营养“概念”似是而非。有的厂商宣传只有野外放养的鸡下的“土鸡蛋”才是真正的有营养又健康,有的则宣传用多种营养物质配制成的饲料喂的鸡所产鸡蛋的营养有利于人体吸收,还有一些企业则自定企业标准。
上海市蛋品业协会专业人士指出,多年前国家出台过一个蛋品标准,但由于该标准出台较早,只有鸡蛋的外观等标准,内容较粗,已经不适用现在的情况和需要。目前,除了绿色鲜蛋和无公害鲜蛋等少数品种有标准外,其他均无国家标准。
据了解,卫生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分别规定:声称高营养,必须明显高于可类比的产品,相对差异不得低于25%,并且要制定出符合国家特殊膳食标准的产品质量标准。其质量指标应该涵盖理化、卫生、食品安全等各方面。如果不符合上述规定,就是欺骗消费者。
鸡蛋行业营养与品质专家高慧君对目前“健康营养鸡蛋”市场没有统一标准约束的问题感到忧虑:“如果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作为‘过滤网’,健康营养鸡蛋只能是一个营销概念,无法为消费者带来实质的利益。”他建议,对于鸡蛋市场上鱼目混珠、投机钻营等现象,有必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和市场准入制度加以遏制。
(据《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