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初步品尝到花会交通限行给城区交通带来的快捷、畅通和安全后,2010年洛阳牡丹花会期间,洛阳市区再次实行本市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
如今,限行措施实行一周有余,根据记者在中州路、九都路、南昌路所作的体验显示,限行期间,相较限行以前,同样的路程,通行时间节约了1/3左右。
一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开一年的车,就4月感觉最舒服,钱多不多赚不说,最起码开车的时候,感觉到是在跑了,以往交通高峰期基本上是在挪。
尽管交通限行确实给有车族尤其是那些需要接送孩子上学、业务跑动量较大的人士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但记者在街头进行的随机采访和网络论坛上的网民留言显示,对于市区交通难得出现的“突然畅通”,绝大多数人还是表示“高兴”。
市车辆管理所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市每天办理新入户车有300辆左右,每年有8万至10万辆。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加上洛阳交通东西狭长、盆地地形等诸多先天不足,整个城市道路至今尚未形成一个首尾相连的完善网络,在此种大背景下,人们对洛阳未来城市交通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
鉴于此,我们在看到单双号限行所带来畅通的同时,还必须看到,新修道路、高架桥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远远跟不上汽车增速的需要,这种暂时性的“休克疗法”,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要想从根本上为日益拥堵的洛阳城市交通找到出路,结合发达国家经验和国内城市教训,只有也只能下大决心,坚决确立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地位和主体地位。
在本报每天接到的大量来信、来电中,关于公共交通的呼吁和建议一直是一个集中的话题,4月单双号限行后,由于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市民骤然增多,市民对于公共交通的意见也随之增多,这里面有抱怨公交车难等的,也有抱怨站台设置不合理的,等等。但种种抱怨的背后,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那就是希望通过采取加大财政投入、修建公交专用道等措施,增强公交车的通行能力,让“公交优先”理念落地再扎实一些,让城市的公共交通如人体血脉般缜密、畅通、便捷。广大市民如果轻而易举地就能得到高效、廉价的公共交通服务,即使家庭购买有私家车,也将会如日本人一样,私家车仅仅成为周末人们休闲远足的一个工具而已。
令人欣慰的是,《洛阳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除花会期间全市又陆续投放公交车120辆外,初步设计总长度为127.2公里、基本覆盖市区主要交通要道的市区快速公交系统线路也已在论证和设计中。
本报记者 张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