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报道,原本慈祥庄严的卢舍那大佛,变身卡通形象;原本慈祥的菩萨和力量化身的金刚力士变成钥匙扣、鼠标垫、烟灰缸等纪念品。为了这样的“变身”,一家设计团队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投资近百万元。卡通佛像旅游纪念品受到游客的追捧,而一些洛阳本地人则不太接受……
“不接受”其实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值得欣喜的,因为这种不接受彰显的是洛阳人对文化遗产的一种珍惜、一种呵护、一种捍卫!但是,传统文化遗产不同于化石,不同于文物,化石与文物可以凭借古老而价值不衰。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如果只是一味将其供奉在博物馆的神台上,捧得它“下不来”,不能在市场层面发挥作用,无疑只会加速它的死亡。
被称为“京剧之根”的徽剧,本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地方戏,清末徽班进京后,大量吸收了昆曲、汉剧、京腔、秦腔等其他流行剧种声腔,兼蓄融合,从而成就了具有独特艺术风格、被誉为国粹的京剧。对联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遗产,虽然如今的课堂已不再专讲平仄,高考也不必吟诗作赋,然而在建宅、婚嫁尤其是春节时,对联依旧是无可替代的喜庆吉祥大使。对联地位的稳健有赖于不停地创新,每年都有大量的时尚对联新鲜出炉,《对联大观》每年都有新版本就是很好的例证。郭德纲传统段子融合了大量最时髦的生活方式、最新的现象、最流行的网络语言,这让年轻人觉得亲切。
传统文化遗产其实也是需要它们的后代来进行“艺术赡养”的,而创新则是对文化遗产的最好继承。创新的目的是使传统文化恢复活力,提升传统文化的质量,并使之成为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高一级文明。当然这种创新也是有规可循的,那就是尊重文化遗产的内涵。倘只是噱头或是不尊重艺术规律的生搬硬套,反而喧宾夺主,看似新颖,实质上却成了四不像,让传统艺术丢了魂。
在我们庞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仍有许多奇葩在孤独绽放,仍有许多艺术只能在博物馆展览留存。期待更多传承者将它们从沉睡中激活,带它们重回我们的生活,带它们活在我们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