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文体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布冯当关万夫莫开
蓝衣军团志在卫冕
不见中国腿 只闻中国嘴
尼尔森立足埃伍德
新西兰恐沦为过客
世界杯用球遭批 制造商表示惊讶
莫因“收视率”放弃社会责任
“狂人”亮相伯纳乌
洛阳网广告
国足
第12届世界杯之
“金童复活”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 年 6 月 2 日 星期    【打印】  
莫因“收视率”放弃社会责任
——《非诚勿扰》“不诚”仍受追捧的反思
  2010年的荧屏,以《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为代表的电视相亲节目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作为一档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得到的关注已经远超节目本身。尽管“嘉宾是托儿”、“涉嫌抄袭”等争议话题层出不穷,但其收视率不跌反涨。

  明知节目“不诚”的观众为何仍旧不遗余力地追捧?电视相亲节目的火爆折射出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怎样的变化?

  《非诚勿扰》

  领跑综艺节目

  自开播以来,江苏卫视相亲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的收视率节节攀升。比节目更火的是嘉宾。“只爱宝马男”的马诺,身家600万元的“富二代”刘云超,“握手费20万”的朱真芳……所谓的“剩男剩女”们一个比一个拜金炫富,一期比一期语出惊人。

  制作方坦言,最初策划定位“相亲真人秀”曾担心“中国人性格和表达都偏内向含蓄”,却没想到嘉宾张口就是“请问你有房和车吗?”“你月薪是多少?”“你会拿工资的多少比例给女生置装?”“我不喜欢你的长指甲”……言辞毫无保留,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非常直白地表达出来。从好的方面看,这代年轻人真实不虚伪,从另一方面看,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过于物质化。

  “《非诚勿扰》是办公室的话题中心。”南京外企职员徐飞对记者说,“节目里年轻人对待婚恋、金钱的态度是很夸张,但里边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影子’,只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表现得那么明显吧。”

  “诚”与“不诚”

  争议四起

  因为屡现“宁愿在宝马里哭泣,也不愿意在单车上微笑”等言论,《非诚勿扰》不断刺激大众的敏感神经,成为关注焦点。和关注同时产生的,是对嘉宾身份的怀疑,对节目价值观的质疑。

  到底有多少人是真正为找到另一半而上《非诚勿扰》的?在天涯、猫扑等论坛中,七成左右的网友对其真实性表示怀疑。网友们展开“人肉搜索”纷纷爆料,“富二代”刘云超原来只是艺术学校的一名热衷于参加选秀活动的学生,混血女模特那迪已婚……在南京一家媒体工作的窦小姐向记者透露,某期节目中出现的男嘉宾姜山是其单位同事的男朋友。

  节目制片人王刚说:“很多爆料都不属实,我们和上节目嘉宾都是签订协议的,协议声明本人是未婚状态,目前没有男女朋友,如果有假责任自负。”但他也坦言:“我们是在尽可能挑选动机单纯的人,男嘉宾说我有房有车,节目组就到现场拍摄。但如果他存心造假借房子借车,我们显然无法控制。”

  要好看但不能

  泛娱乐化和低俗化

  不少观众认为,电视节目刺激、好看是关键。《非诚勿扰》把拜金女、富二代、女博士、全职主妇等敏感字眼集于一身,节目“速配”的不可预测性大、刺激感强。

  但也有观众认为,节目宣传的是拜金,张扬的是个人主义,炫耀的是富有,追求的是享乐,有悖社会伦理,体现的是社会浮躁,对年轻人的择偶观和价值观更是错误的导向。

  资深电视研究学者、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苗棣认为,《非诚勿扰》满足了大众心理需求,节目好看是戏剧的叙事张力在起作用。对于一些嘉宾明显的价值观问题,既不应该作简单的道德批判,也不能任其发展为泛娱乐化和低俗化,这是电视台作为大众媒体必须思考和兼顾的。能否妥善平衡也决定了《非诚勿扰》这类节目的未来。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