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深读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附中插上了
“腾飞翅膀”
给您家的古籍称称“斤两”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0 年 7 月 9 日 星期    【打印】  
古籍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破坏,就会造成巨大的文化损失。眼下,我市正在开展古代文献典籍遗存普查行动——
给您家的古籍称称“斤两”
  市古籍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对古籍登记鉴定。
  市图书馆珍藏的珍贵古籍。
  7月6日上午,冒着酷暑,46岁的农民郭金龙从宜阳县柳泉镇的家中,满头大汗地赶到洛阳市古籍保护中心。

  一走进特藏部,顾不上擦把汗水,这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就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布包。里三层外三层地打开,是几本发黄残破的线装书。

  “你们给鉴定鉴定,俺家这书是不是古籍?”从县里听说全市古籍普查信息后,老郭一大早就出了家门——他家是中医世家,家里保存有祖上传下的整柜子医书——到有关部门弄清楚这些书的价值,是老郭全家最关心的事情。

  特藏部几名工作人员立刻忙碌起来。通过在电脑上对照国家古籍书目导航书影,他们终于弄清了这几本书的“基本信息”。

  那本《医学从众录》由清陈念祖撰,清光绪三十年上海经香阁石印;而更加残破的那本《不药全家乐》则是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刻本,作者是兰春芳。

  “这两本都是古籍。我们建议你回去给每套书做个函套,这样便于保护。另外,家里其他藏书也希望尽快拿来做个鉴定登记。”工作人员边给郭金龙解释,边按照程序对书籍进行详细登记。

  古籍遗产的一次大盘点

  6月30日上午,洛阳市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在市政府4楼会议室如期召开。

  这次会议传递出一个信号——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方位、规范化的古代文献典籍遗存普查大幕,已经在13朝古都悄然拉开。

  古籍保护是我国现阶段正在实施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自2007年起,国务院专门出台意见,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古籍普查登记工作,以了解我国现存古籍保护的现状,加强对古籍的保护和管理。

  为推动古籍保护工作顺利开展,我市建立了由市文广新局牵头、相关委局组成的古籍保护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并在市图书馆挂牌成立了“洛阳市古籍保护中心”,具体负责各项工作。

  昨日,市图书馆馆长胡明扬接受采访时说,开展古籍普查,首先要清除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一般人认为的那样只是对古籍现存数量的一个清点。

  据介绍,我市这次古籍普查要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普查规范要求,对古籍各个方面的情况和信息进行准确揭示和综合登记。

  胡明扬说,文化部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为科学规范开展古籍普查登记,还专门制定了一些规范和标准,如《古籍定级标准》、《古籍普查规范》、《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等。

  记者注意到,我市此次印发的《古籍普查工作方案》中,仅古籍普查登记表就有26种,包含了大量的需调查登记的信息内容。比如,对每一部古籍的书名、卷数、著者、版本、附注、分类、定级等各个项目的登记必须准确,古籍破损记录细化到册。

  千年帝都 典籍丰富

  

  我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献大国。

  自公元前722年以来,中国历史每年都有编年的记录。这些记录主要是通过书籍传承。这些古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认识古籍遗产的全貌,厘清古籍的品种、数量和价值,对于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非常重要。

  洛阳是13个朝代的建都之地,都城史长达1500余年,历史文化丰厚。

  史料显示,中国最早的图书馆就建在洛阳,即东周的守藏室。老子为东周守藏室的柱下史,即我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

  东汉时期,洛阳的东观是全国最大的图书馆,藏书7000车。东汉私人藏书也很盛行,蔡邕就拥有万卷典籍。

  隋唐时期,在洛阳的观文殿设立了官藏。据史籍记载,观文殿建筑豪华,藏书丰富。隋朝在观文殿设立两处著名典藏,东曰妙楷台,藏古籍;西曰宝迹台,藏古画。唐玄宗时在洛阳明福门外设丽正书院,后改为集贤殿书院。

  “洛阳的典籍可以说简册丰富,数量惊人,但几经战乱、运动,遗失损毁的太多,古籍保护的任务十分繁重。”胡明扬说。

  洛阳市图书馆是我市古籍藏量最为丰富的文化机构。目前,馆内收藏线装古籍53005册,其中,善本219种3623册,列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共计11种151册。

  昨日,记者在市图书馆二楼特藏部专门的古籍书库内,看到了几件难得一见的“镇馆之宝”——明崇祯刻本《市南子》、明万历刻本《古文奇赏》、清四色套印活字本《陶渊明集》……尤其是那部首次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唐书》,其共42册225卷,装帧形式为线装,为元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建康路儒学刻明清递修本。此书刊刻精美,保存完好,被定为一级古籍。

  那么,流散在洛阳民间的古籍还有多少呢?

  我市知名收藏家白河斋主人白河先生估计,普通老百姓手上的“宝贝”数量不会少,“藏家手中大约有30%,其余绝大部分无法统计,因为它们都没有进入流通环节。”

  白河先生认为,流入洛阳民间的文献数量应该十分丰富,“《资治通鉴》、《汉书》成书都在洛阳,古代洛阳民间藏书风气很盛。许多历尽沧桑幸存下来的珍本秘籍不仅来之不易,而且守之不易,关键是很多市民还不知道它们的价值,不知道如何保护它们。”

    家有古籍如何参加普查

  古籍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破坏,就会造成巨大的文化灾难。

  您家里如果珍藏有古书,不妨到市图书馆二楼洛阳市古籍保护中心给它们做个“体检”。

  首先,专业人员将免费为您家的宝贝进行鉴定,判断其是否古籍;

  其次,还将手把手指导您如何保护、保存古籍。

  同时,如果您家的宝贝历史太悠久,工作人员一时无法确定其价值,那么,由知名专家组成的市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将专题对其进行定级审核。

  经过审核,您家的珍贵古籍文献需要整理、出版、修复的,可以实行申报制,由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受理、规划和落实。

  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我市将编制《洛阳市珍贵古籍名录》,并选择其中部分古籍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河南省珍贵古籍名录》。对列入各级名录的破损古籍,国家还将拨出专项资金,有计划地开展修复。

  最后一点也非常重要:各收藏单位收藏、保管的古籍(包括民间收藏)所有权不变,您尽可以打消各种顾虑。

  洛阳市古籍保护中心电话:63803500。

  据了解,在完成普查的基础上,我市将建立古籍综合信息资源数据库,向社会开放古籍资源,发挥古籍应有的作用。有专家建议,要将适宜公开传播的珍贵古籍列出书目,逐步影印或整理出版。这样既能将那些久已绝版而又传世甚罕的古籍化身千百,免于失传之忧,又可广泛传播,便于读者阅览研究,从而实现古籍从形式到内容都能永久流传。

  本报记者 赵志伟 文/图

  相关链接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单叶装订成册,就成为一部古籍,现存古籍以线装居多。古籍通常由封面题名、序、目录、凡例、正文、跋、卷首、卷末、附录、注、疏等内容组成。古籍广义的版本包括写本、刻本等形式,狭义的版本概念是伴随着雕版印刷的发展而产生的,简言之,是雕版印刷或活字印刷的本子,区别于写本、抄本。

  善本,是指具有比较重要历史、学术和艺术价值的书本。大致包括写印年代较早的,传世较少的以及精校、精抄、精刻、精印的书本等。清末张之洞为了指导学生读书,曾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认识,给善本提出了三条标准:一是“足本”,即无缺残无删削之本;二是“精本”,即精校精注本;三是“旧本”,即旧刻旧抄本。             (志伟)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