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5版:悦 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西门子的 另类裁员
美国顶尖大学
为何不待见高考状元?
人生如坐公交车
公告
洛阳网广告
遗失声明
最动人的新款型男
广告
“清明”何以“上河”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0 年 7 月 19 日 星期    【打印】  
“清明”何以“上河”
  《清明上河图》(局部)
  □翁敏华

  何以

  “清明”

  自世博会中国馆展出动静两种形态的《清明上河图》以来,这幅北宋著名的风俗图卷,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关于本图的丰富内容、高超艺术,已被人们讲得太多,本文且探讨一下“清明”何以“上河”的问题。

  清明节并非自古就是国人祭扫祖坟、悼念先人的日子。清明作为节日,在汉代尚不显,唐代略显,但还不及扫墓。唐代著名的清明诗,无论是杜甫的“渡头翠柳艳明媚”,还是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都还看不到祭扫追悼的含义。有祖宗崇拜的清明始于宋代,“官员士庶,俱出郭省坟,以尽思时之敬”(见《梦粱录》“清明节”条)。

  但问题是:先人的坟墓都是做在山里边的,要扫墓的话,“清明上山”才对,如何不上山却“上河”呢?宋人清明“上河”去干啥?

  这就要联系与清明在时间上前后接踵的另一个古节——三月三上巳节了。

  与清明正相反,上巳节先显后隐,汉代时已十分繁荣,至唐代达到极盛。《诗经》里的《郑风·溱洧》篇描写的就是三月上巳,王羲之《兰亭序》写文人上巳节“曲水流觞”,杜甫《丽人行》里更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句。我们看到,这里所举的三篇诗文,都有“水”在里面:“溱洧”是两条河名,王羲之和他的友人“流觞”于“曲水”,唐代“丽人”集聚于都城长安的“水边”。可见,“水”是上巳节的一个关键词,三月三是古人一个亲水的日子。

  热闹才清明“上河”,实乃上巳“上河”是也。饶有趣味的是,正是在宋代,上巳节衰弱了。《东京梦华录》里正月一、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都有记载,唯有三月三名存实亡。

  但上巳的核心活动——“上河”,被清明接了过去,三月三又可谓“实存名亡”。

  三月三亲水,最初为了祓禊去病,后来变成了男女嬉戏、郊游娱乐的大好时机。宋代清明“上河”,把这一内核继承了过去。《东京梦华录》载:“京师清明日,四野如市,芳树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酬劝,歌舞遍满,抵暮而归。”这盛景,正与《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一致。所以历来研究《清明上河图》者,会质疑怎么画面上看不到上坟的迹象,反而有“缔姻”的花轿。这可是中国“情人节”三月三的余绪呵!

  于是我们可以明白:宋代人“清明上河”,其实是在过一个离他们渐行渐远的古节——三月三上巳节。清明捏合了上巳节。或问:为什么会是清明捏合上巳,而不是上巳捏合清明?

  清明其实还捏合了早它两天的寒食节。上坟,原就是寒食节的习俗。

  清明在时间上正处于寒食与上巳之间,它左右开弓,就把寒食、上巳两节的习俗活动,揽进自己的“筐”里了。

  寒食、清明、上巳,宋代之所以三节合一,恐怕和都市民众生活节奏的加快不无关系。

  (选自《文汇报》)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