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2版:要闻·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以改革创新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新安县仙桃村:民风淳朴 增收有方
牡丹桥 “大手术”
富民到福民:提高百姓幸福指数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知识问答
东升二中东升一小
教学楼开工
猪肉一月涨价近两成
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 年 8 月 17 日 星期    【打印】  
新安县仙桃村:民风淳朴 增收有方
  开栏语 洛阳老区人民为豫西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很大牺牲。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本报特设《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洛阳老区行》专栏,重温洛阳老区人民在战争年代,在党的领导下,与敌奋战的英勇事迹,介绍老区人民在新中国建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以期进一步弘扬“老区精神”,推进老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个为豫西解放作出巨大贡献的村庄——仙桃村,改革开放后,弘扬勇于实践、艰苦奋斗的“老区精神”,不仅依托农业“三大法宝”改善了生活,而且靠多种经营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传说古时候一群侯姓山西人背井离乡来到洛阳境内。行至新安境内时,途经一个小山沟,这里桃林密布,桃子飘香,且人烟稀少,遂大喜过望,决定在此定居,并取名为仙桃村。这就是现在的新安县南李村镇仙桃村。

  1933年,从仙桃村成长起来的革命先辈侯步云在家乡发展中共党员18名,建立仙桃村党支部,并担任党支部书记,新安县第一个党组织在此诞生,从此,仙桃村人在党的领导下与敌人展开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

  改革开放以来,仙桃村一代代人在先烈精神的感召下,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

  炎炎烈日下,记者随市、县老促会工作人员来到仙桃村。长长的环村水泥路,别致的农家院落,整洁的文化大院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新安县老促会会长江进京介绍,20世纪80年代,这些革命老区村庄,大多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村民住房简陋、生活拮据。如今,老区人民吃上了自来水,办起了企业,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红色基地 励志后人

  村党支部书记侯小民说,近年来,在市、县老促会帮助下,村里建起了革命烈士展览室。村入口处还建起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革命功臣纪念碑各一座。

  在该村的革命烈士展览室里,烈士的遗物,无声地诉说着以侯步云为首的仙桃村共产党人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

  侯小民介绍,1933年8月,侯步云任中共新安县特支(即县委)书记,可以说新安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就出自仙桃村。侯小民自豪地说,仙桃村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无数个像侯步云这样的革命先辈们的无私付出和他们革命精神的激励。

  文化大院 扶正民风

  该村新建的文化大院让记者耳目一新,宽阔的大院内文化演出舞台、各类健身器械、图书室、计生指导室等一应俱全。

  侯小民介绍,2009年,仙桃村在市、县两级老促会的帮助扶持下先后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文化大院,经常组织村民、学生参观学习。

  侯小民说,重视文化建设,使仙桃村多年来民风淳朴,大家自觉为村里办好事。今年春天,年近六旬的老党员侯玉才,自己垫资出工钱几千元,挖树坑、浇水栽树,绿化村道1公里;年过六旬的村民侯玉廷,自从村文化大院建成后,自荐当起烈士纪念室“管家”。

  调整结构 增收有方

  仙桃村北靠郁山,南对洪岭。全村有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人多地少,过去村民们靠山坡薄田种植为生。改革开放前,老百姓戏称:深沟村中过,出门就爬坡,耕地“料姜”(豫西方言:石头)多,缺吃又缺喝。近年来,仙桃村在县老促会的支持下,发挥自身优势,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另辟蹊径为群众增收。

  种朝天椒、种烟叶和发展养殖业成为仙桃村群众发家致富的“三大法宝”。目前该村种植朝天椒1100亩,年产值达250余万元。

  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仙桃村依托万基控股集团郁山煤矿技改工程,成立贸易运输公司,服务郁山煤矿煤炭运输,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村里增收200余万元……

  在“老区精神”的感召下,仙桃村广大群众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使仙桃村一步步从传说走向传奇。    记者 刘爱国 见习记者 王子君

  通讯员 孙天锋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