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轴研科技股份公司研制的、用于“嫦娥二号”的系列轴承。 | |
据新华社北京11月3日报道,“嫦娥二号”卫星顺利进入环月长期运行轨道。
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开始了万众瞩目的奔月之旅。
时隔3年后,“嫦娥”再次奔月,意义非同寻常——它将近距离为月球表面拍摄并传回高分辨率照片,搜集各种资料,为中国人在不远的将来踏上月球铺路。
相比“嫦娥一号”,从发射,到升空,再到空中运行,“嫦娥二号”上的关键技术创新和突破更多,系统更复杂,而这些新技术,有很多就来自洛阳。
A
“嫦娥二号”上的“超级指南针”和“方向盘”
来自新华社的权威报道,10月26日,“嫦娥二号”成功进入远月点100公里、近月点15公里的试验轨道,开始用自身携带的CCD相机为月球近距离拍“特写”。
10余天过去了,“嫦娥二号”在空中完成了一系列“特技动作”。人们也许不知道,卫星的每一次姿态调整,都深深牵动着一群洛阳人的心。
昨日,记者走进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特种轴承开发部,采访了这支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
瘦瘦的葛世东戴着一副眼镜,这位年轻的教授级高工谈起“嫦娥二号”如数家珍——
“嫦娥二号”此次任务有三大关键节点。一、卫星发射时要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二、卫星在接近月球100公里时进行第一次近月制动,这个节点是关键中的关键,因为其机会只有一次,如同踩刹车一样,踩早了到达不了月球轨道,踩晚会越过,踩狠了会撞击月球,所以这次制动要在时间上、速度上、方向上都恰到好处;三、卫星在轨道测试实验后要进行一次机动变轨,在原来的轨道基础上变成近月点15公里、远月点100公里的小轨道,以便于进行高分辨率成像。
“这三个关键节点都与轴研科技研制的高精度特种轴承密切相关。”葛世东说,卫星能在15公里高度对月球未来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拍摄,即意味着“嫦娥二号”圆满完成了任务。
“嫦娥二号”直飞月球的方式对运载火箭的入轨精度和入轨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此次护送“嫦娥二号”上天的任务采用了推力更大的长征三号丙火箭,以便使“嫦娥二号”卫星直接进入200千米×380000千米的地月转移轨道。
特种轴承开发部副部长李建华说,其中,影响火箭入轨精度和入轨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火箭的惯性导航平台和火箭发动机。“惯性导航平台精密轴承和火箭发动机轴承因其重要性而被称为这两个关键部件的‘心脏’。”
李建华说,这两个部位的轴承工作条件恶劣,精度性能要求很高,但是轴研科技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通过不懈努力,一举突破了所有的技术难点,终于研制成功了一种大推力火箭发动机专用高精度角接触球轴承和高精度的陀螺电机专用精密轴承,保证了长征三号丙火箭高精度完成把“嫦娥二号”送入地月转移轨道的任务。
在第二大关键节点进行第一次近月制动和第三大关键节点机动变轨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卫星的姿态控制。
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梁波告诉记者,卫星在失重的环境下飞行,如果不对它进行控制的话,它就会乱翻筋斗。“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卫星都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在飞行时对它的飞行姿态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通信卫星需要它的天线始终对准地面,对地观测卫星则要求它的观测仪器的窗口向着地面方向。如果乱翻乱滚,卫星哪里还能正常工作?
所以卫星姿态控制是卫星制造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关键技术,其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航天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说到卫星姿态控制,就不能不提陀螺和动量轮。其中,陀螺主要起着卫星方向传感器的作用,被形象地称为卫星的“超级指南针”;
动量轮则主要担负调整卫星姿态的作用,也被形象地叫做卫星上的“方向盘”。
特种轴承开发部年轻的高级工程师郭向东说,当卫星需要制动的时候,陀螺首先把卫星的位置速度信息反馈给地面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根据卫星的位置信息,向动量轮发出指令,飞轮先把卫星位置调整到合适方位,然后使喷气机构对准方向启动,从而完成卫星的制动和变轨操作。
“这里面,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高速陀螺电机轴承和动量轮轴承组件都是由轴研科技研制的。”郭向东说。
作为国内唯一的国家级轴承科研中心,洛阳轴研科技股份公司参与了我国通讯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遥感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卫星等特种轴承的科研工作,多次受到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的表彰。其由众多青年科技精英组成的科研团队也迅速成长为一支国家级“高新技术科技创新团队”。
B
LYC伴“嫦娥”飞向太空
这几天,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的职工还沉浸在LYC品牌成功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喜悦之中。走进厂区,到处都能感受到这家中国轴承行业排头兵企业创新发展的浓厚氛围。
建厂50余年来,LYC公司先后为“神舟”系列飞船和“嫦娥一号”卫星等国家重点航空航天工程提供了配套轴承, LYC轴承优良的品质得到高度肯定。
据介绍,与此前成功发射回收的“神舟”系列飞船相比,LYC轴承为中国探月工程提供的配套产品面临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超长发射距离、超长运行时间、巨大温差、超强辐射以及太空尘埃、外太空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给轴承制造技术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公司研发团队在半个多世纪技术积淀的基础上,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发出一系列配套轴承,不仅应用在“嫦娥二号”卫星上,在地面雷达监控系统和送“嫦娥”上天的运载火箭上,也都有LYC轴承在默默运转。
曾经参与“嫦娥二号”配套轴承研制生产的LYC公司职工王武卫说,此次为“嫦娥”配套的系列轴承超薄、超轻,加工难度大,大家经过不断修改技术参数,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
职工李国栋告诉记者: “嫦娥二号”顺利升空,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能为它亲手加工配套轴承,有一种无比的自豪感。
C
化学推进剂助“嫦娥”奔月
根据我国国防工业和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黎明化工研究院开发出一系列多品种液体化学推进剂和固体化学推进剂原材料。令全体黎明院人兴奋不已的是,此次“嫦娥二号”顺利飞天,他们研制的3种火箭化学推进剂及原材料功不可没。
对于运载火箭而言,推进剂就好比是汽车油箱中的汽油,缺了它,就无法产生动力。
此次承担“嫦娥二号”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丙火箭,是大型低温液体运载火箭。相对于“嫦娥一号”,
“嫦娥二号”卫星增加了技术试验分系统,重量增加了130多公斤,总重量达到2.48吨,这就需要推力更大的火箭把卫星奔月的初速度提升到每秒近11公里。
黎明院科技部主任王宏伟介绍:“嫦娥二号”升空,黎明院提供了两种液体化学推进剂和一种固体化学推进剂原材料,“这些产品都是黎明院的定型产品,技术成熟,运行稳定可靠”
。
让黎明院员工引以自豪的是,我国高能化学推进剂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年过八旬的中国工程院李俊贤院士,现在仍在院里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着。
20世纪50年代,为了祖国“两弹一星”工程,李院士主持了火箭推进剂的研制,研究成功了一甲肼、偏二甲肼等化学推进剂及原材料,其中,偏二甲肼产品成功应用于我国历次的卫星发射中。
这些科技创新成果,也让黎明院在神舟五号飞船载人飞行、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中屡建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