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而居,是人类最佳的择居之地。“洛阳之水,其色苍苍”,波清水盛,洛河两岸自古就是安居乐业之地。更兼帝都尊崇,达官贵人,名流富豪,竞相在两岸建庄筑园,亲近王室,以居此为荣。
如今,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都已居住在城市。中国的城市化已成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大批居民迁入城市,这是无法控制的潮流,洛阳也在大潮之中。城市的生存空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话题,城市在呈现缤纷和华丽时,应造就怎样的人文品格,紧迫而又艰巨。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词,表达了理性的科学精神和深情的人文关怀。
洛阳如何使居民的生活更加美好,成为宜居之城,保护并改善环境的生态质量,这是首选的话题。洛阳是四周环山的盆地,空气相对静止,风尘易聚难消,自古如此。西晋文学家陆机,祖籍上海松江,他看惯了海边的蓝天白云,初到洛阳,对天空的不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作诗云:“辞家远行游,悠悠三千里,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洛阳的风尘把洁白的衣衫都染黑了。千年未散洛阳尘!洁净空气,迎来蔚蓝晴空,是洛阳宜居的重要条件。请看雾都伦敦,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努力后,方才迎来蓝天白云。上个世纪50年代,老舍先生客居伦敦,他曾面对“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以致辛辣的、呛人的”伦敦雾霭。因为,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革命,给伦敦带来了浓雾经久不散、风速为零的恶果。伦敦政府痛下决心,产业转型,立法提高监测标准,科学规划公共交通,减少车辆,控制汽车尾气,大力培植城市的绿化地带……经过五十年的综合治理,伦敦摘掉了“雾都”的帽子。
当前,“低碳城市”已成国际都市的共同追求。据统计,每建1平方米的房子,就将向大气排放574千克二氧化碳。因此,推广节能住宅,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建成有效的公共交通网络,降低交通的碳排放量;实施绿色城市照明,增加绿色能源利用,是不移的原则。在社区,实现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普遍使用, “低碳城市”是庇护城市繁华的人文绿阴。
宜居之城,除空气清新、饮水洁净、寒暑得宜等生态原则外,更应为居民的生活提供方便。首先,城市合理低廉的生活成本,是市民宜居的重要条件。城市集散资源,供应产品,提供服务,应为市民精打细算。同时,城市不能只有冰冷的水泥高楼,城市还要保留亲近市民的市井气息。平民化的价值取向,是平等精神的体现,城市要为不同阶层的人设想。城市除了豪华的餐厅外,更应有面条铺、包子馆、饺子店、馄饨担在大街小巷出现,以方便市民的生活。
安居乐业。宜居之城,除生活方便外,更应为居民接受教育、就业创业提供方便,给居民和入迁者带来最大的利益。乐业之地,才是安居之地;利居之地,才是宜居之地。招商引资,百业繁荣,洛阳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同时,宜居之城,不仅事关城市的形象,更要与居民的利益休戚相关。宜居之城不能只宜工作而无缘休闲。宜居之城要为居民提供远离城市喧闹的休闲区,享受清新的空气和田园风光,关怀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心情愉快。洛浦公园长达十余公里,是巨大的绿色长廊,接引家家户户在绿阴下休闲,这是洛阳宜居之城的骄傲。
洛阳,千年帝都,文化灿烂,洛阳更应是人们向往的居住之地。洛阳应成为精神的乐园、乐居之地。展示文化遗址,展示儒道释的人文真谛,展示河洛文化的人生智慧,以文化景观,令人徘徊留恋。放眼世界名城:伦敦,是戏剧之城;巴黎,是服饰之城;维也纳,是音乐之城;洛桑,是体育之城。城市令人难忘的,多是独特的文化魅力。一座拥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方能充满自信,方能赢得人们频频回首。文化名城也应大力建设现代的文化设施,近年来,洛阳大剧院、艺术馆、博物馆的落成,使居民得以含笑面对昔日的辉煌。
历史文化名城,更应居安思危,要追随现代文明的进程。信息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媒介,信息带动城市的发展、强化城市的功能、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历史的洛阳,只有高扬现代的风帆,才能永葆勃勃生机。
(题图:高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