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1版:首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民主商议: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抗旱打井 造福群众
春光无限好 花开满城香
群众满意是拆迁工作的 第一原则
国务院严肃处理河南伊川
“3·31”特别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关于孟津县麻屯镇麻西浴池
污染环境问题责任追究情况的通报
痛定思痛 亡羊补牢
包头市党政考察团来洛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4 月 15 日 星期    【打印】  
民主商议: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浙江东阳90天完成一项搁置10年的动迁工作
  核心提示

  位于浙江省东阳市中心的红椿巷旧城改造工程,是当地历史上规模最大、情况最复杂、难度最大的旧城改造工程,一度列入市政府重点工程多年却动不了,是个谁也不敢拆、谁也拆不了的“火药桶”。但在东阳市委、市政府2010年把政策大权交给拆迁户民主商议以后,搁浅了10年的动迁工作竟在短短90天的时间内迅速完成了。

  ——摘自《人民日报》4月12日17版

  长期搁置缘于居民不信任

  涉及2000多户居民的红椿巷旧城改造区域,是现代化建筑鳞次栉比的东阳市中心仅剩的一处棚户区。绝大部分房屋都是新中国成立前的泥木建筑,低矮破旧、阴暗潮湿,居民生活非常不便。

  就是这么一个亟待重新规划改造的落后区域,尽管当地两会年年提议动迁,尽管这里的住户人人都想尽早改善居住条件,但是东阳市政府2008年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拆迁的支持率竟然只有三成。

  东阳市建设局负责人介绍,红椿巷区域有独立成院的农民房,也有居民的公寓楼;有集体土地,也有国有土地。如何制定出让人人满意、确保公平的和谐拆迁政策?从全省各地请来的五拨专家“问诊”后,都摇头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拆迁就怕吃亏,怕政府不兑现承诺。”原红椿巷和平村村民金向荣直截了当地说。早就搬出红椿巷、将房子另建别处的他,认为迁拆就会吃亏,尤其是对农民来说更是如此,所以他对当地政府召开的一切动员大会均置之不理,以局外人的态度旁观当地政府的动向。反对拆迁的居民,多数持这样态度。

  2000多条意见的背后

  面对专家们的不看好,拆迁户的不支持,东阳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多次会议统一思想,认为拆迁的矛盾千头万绪,但总结起来就是不同主体的利益分配问题,既然是利益分配问题,通过民主程序来协商,一定可以打破僵局。

  大家认为,解开红椿巷旧城改造这个民生工程的“死结”,前提必须是建立在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

  民主决策从民意收集开始。2009年6月中旬,由东阳市四大班子领导分头带队的工作组开始走街串巷入户访谈,挨家挨户听取意见,并对收集到的意见当天即进行反馈、研究。

  一个多月下来,老百姓的意见提交了2000多条,拆迁政策和安置办法修改了几百处,最后送到拆迁户手里的政策文件有一尺厚。

  安置办法和其他配套政策出台后,全文在《东阳日报》公示;参加拆迁许可听证会的拆迁户,不是政府指定,而是由老百姓自己投票选出;房屋评估公司,也由拆迁户自己投票选择;各家各户的认定面积和评估结果也公开张贴……这些方式都有效地搭建起了政府与拆迁户之间的沟通平台,确保“阳光”拆迁。

  “穿草鞋”和“穿皮鞋”的必须一个样

  东阳市市长陈晓说,民主决策最大限度地照顾到拆迁户的利益诉求,但是要让所有居民心平气和地签下拆迁协议,还要引入监督机制,做到公平公正,“‘穿草鞋’的和‘穿皮鞋’的一个样,谁也不能搞特殊化”。

  2000多户拆迁户,不少人都跟旧城改造指挥部的各级负责人沾亲带故。“工作组有上百个工作人员,谁没个亲戚在里头。”和平村村民金世荣说,大家眼睛都盯着,就看领导家属怎么签约。

  金世荣所在的村子,有一位领导的岳母,为了扩大认定面积百般提条件。工作组组长找她谈话,当着大伙的面告诉她,政策就摆在这,对谁也不能开口子,老太太最后心悦诚服地签了协议。“我们在边上看着,领导的丈母娘都这样,心服口服。”他说。

  整个拆迁过程中,公证机构、社会各界组成的监督小组以及纪委和组织部人员都全程参与,组织6次拆迁监督员督查,受理群众举报15件,立案查处1起。

  “老百姓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这很正常,但是只要政府做事公平合理,老百姓肯定会站在政府这一边。”东阳市委书记张仲灿说,“这次拆迁之所以比较成功,老百姓普遍反响较好,关键在于政府切实维护了拆迁户的利益。”

  马世章老人抽到的房子比退休的一个老干部家抽到的房子还好,现在他住的是宽敞明亮的三房两厅。老人说,“过去拆迁是嘴巴上讲得很好,服务工作做不好,现在是服务工作做得实实在在,真的替老百姓着想。”从反对动迁到积极参与,现在村民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这次拆迁得人心”、“一视同仁、没有走后门的现象发生”、“公正公平”、“对百姓负责”……

  从危旧房乔迁新居的东阳市民们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要不是公开协商、公平监督的民主程序推倒了政府和老百姓之间那堵看不见的“墙”,和谐拆迁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本报记者 李江涛 杨海彤 整理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