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铜爵(商代) |
 | 陶鼎(夏代) |
 | 母鼓方罍(léi)(商代) |
 | 玉�"(xiāo)(西周) |
 | 齐侯铜盂(春秋) |
|
核心提示
公元前21世纪,随着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在河洛地区的建立,中国历史进入“青铜时期”,这也标志着中国逐渐步入文明。夏朝之后,商、西周、东周均在洛阳建都,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作为三代更替中心的洛阳,更是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据显要位置。今天,就由市博物馆高西省副馆长继续带着我们一起去领略以“三代之居”为主题的“青铜时期”。
夏
夏族是主要活动于豫西和晋南的一个古老部落。公元前21世纪,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后,被推选为夏族的首领。禹死后,其子启继承王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夏朝的建立也标志着中国奴隶制国家的诞生。
欲了解夏朝,首先要了解夏都斟鄩(xún)。高西省介绍,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自1959年被发现以来,一直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前沿阵地。目前在二里头遗址已经发现有宫城、大型祭祀遗址和宫殿基址等都城级别的遗迹,并出土有制作精美的青铜礼器、玉礼器、镶嵌绿松石牌和龙形器等高规格的遗物。这表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早在距今4000年前后就已率先迈入了文明时代。
知道了夏都斟鄩的特征,我们也就明确了这一阶段的参观重点:青铜铸造和玉器加工。
据了解,铜爵是统治者为维护自己地位所铸制的一种礼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青铜爵有10多件,它们的造型已具备了相对固定的形式。夏代的玉器加工已进入繁荣时期。二里头出土的玉器品类繁多,纹饰精细华丽,线条流畅圆润,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
商
商部落是活动在黄河下游的古老部族。夏朝末,商的势力由黄河下游发展到黄河中下游,渗入到夏人统治地区。公元前约1600年,商灭夏,建都西亳(今偃师尸乡沟一带)。自商汤起,共有10位帝王,约200年,皆以西亳为都。商代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活动地域和影响远远超过了夏代,其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新的阶段。
因此,这一时期的青铜器、陶器中的制作工艺较夏朝也显得更加精美。高西省介绍,商代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文化史上的鼎盛时期,这时铸造的青铜器数量多、纹饰精美,技术相当成熟。偃师商城铸铜遗址出土的纹样精美的兽面纹大口尊、斝(jiǎ),显示了当时铸造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新的王朝——周朝。周朝以平王东迁洛邑为标志分为西周和东周。
西周王朝建立初,以镐京为国都。为加强对中原地区商代遗民及东南地区的统治,周王朝大规模营建了东都“成周”,使洛阳成为统治中国的又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此西周东西两都并重,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实施两都制的朝代。考古发现表明,洛阳瀍河两岸分布着大型王室铸铜遗址、贵族墓地及祭祀遗址,出土大批铸造精美的西周青铜器及罕见的大型原始青瓷。
在对西周时期的展示中,布展人员主要侧重五部分:西周都洛邑、西周礼乐制度、青铜铸造、玉石加工、瓷器烧制。
据介绍,礼乐制度是一套维系奴隶制等级制度的政治体系和道德规范。西周时,周公在洛阳建立了严密的礼乐制度。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周礼,主要用以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不同等级的贵族所使用的礼器,其组合各不相同。这种典章制度史称“制礼作乐”,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此外,著名的保尊、保卤、作册大方鼎、令方彝等,均为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铜器。
东周
公元前771年,北方少数民族部落犬戎攻入关中,周幽王被杀,诸侯拥立太子宜臼继位为平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国都于洛邑,开始了历史上的东周时期。东周从周平王至周悼王及周赧王共十四王,均以王城为国都,即春秋时期。东周后期自敬王因避王子朝之乱迁都成周,至慎靓王共十一王,为战国时期。
东周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经济、文化快速发展,新的社会制度使人们的眼界大为开阔,思想大为解放,适应变革需要的新学术、新思想纷纷涌现。因此,在这一阶段,展示的文物也更加丰富多样,如洛阳发现的大批东周时期的错金银青铜器、玉器;以金村出土的王室玉器为代表的东周玉器技艺精湛,造型别致,图案新颖,具有极高超的琢玉工艺水平;铜贝、空首布、平首布等金属货币的出现,也显示了洛邑城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是富冠海内的天子之都。
记者 李燕锋/文 记者 张晓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