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们对贪官深恶痛绝,而对庸官却相对宽容得多。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庸官的危害性并不比贪官小。本报今日转发《人民日报》4月8日07版文章《以治庸提能力》,深刻剖析庸官之“庸”的动机、表现以及如何治庸。敬请关注。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要求全党加强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坚持把治理庸懒散问题作为突破口。这个要求很有针对性,突破口选得很准确。其中,治庸尤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贪官深恶痛绝,而对庸官却相对宽容得多。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庸官的危害性并不比贪官小。2010年,我国发生安全生产事故363383起,死亡79522人。其中,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有庸官失职渎职的原因。不仅如此,一些干部还把“庸”奉为当官的“秘笈”。据报载,前不久有位记者下基层采访时了解到这样一件事:一位年轻干部到县里任“一把手”,临行时领导赠言:上任后不期望你能有多大政绩,但有三句话你必须牢牢记住:第一句,希望你不要出问题;第二句,还是希望你不要出问题;第三句,希望你千万不要出问题。在这位领导眼里,重要的不是干事创业,而是千万别出问题。也就是说,为了不出问题,当官可以没有作为,可以“庸”。有这种想法,怎能做到执政为民?
庸官之“庸”,动机不同、表现各异:有的“庸”在境界上,讲条件、论待遇、图享受,有利才上,无利就躲,求的是级别到手、位子稳固;有的“庸”在胸怀上,搞武大郎开店,嫉贤妒能、压制人才,使有才干的人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有的“庸”在观念上,群众观念淡薄,想问题、干事情不把群众放在心里,居高临下、发号施令,态度生硬、方法简单;有的“庸”在学习上,不愿学习、不思进取,致使知识与能力不适应工作需要;有的“庸”在作风上,见困难就缩,见问题就推,见矛盾就躲,对群众提出的诉求敷衍了事,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以致酿成严重后果;有的“庸”在思路上,思路窄、办法少,既干不了什么大事,也解不了什么难事。庸官的存在,损害党和政府形象,贻误改革发展事业,降低党的执政能力。因此,必须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来看待治庸问题,不断加大治庸力度。
以治庸提能力,首要是抓学习。只有注重学习,才能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只有强化学习,才能提高正确执行政策和依法办事能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能力。
以治庸提能力,要害是抓问责。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评价一个干部往往过于强调其主观动机,没有或很少考虑其工作成效,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使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庸官大有人在。改变这一局面,需要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绩效管理制等,不断激发党员干部提高能力、改进工作的主动性,改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在行、不在状态等现象,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廉洁勤政、高效施政。
以治庸提能力,根本是抓制度。如何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如何使那些浑浑噩噩、碌碌无为的庸官没有机会、没有舞台?最好的办法是从制度和机制入手,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办法,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让积极进取者满怀希望,投机钻营者无机可乘,平平庸庸者四处碰壁,使干部队伍呈现人人思进、创先争优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