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5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通讯《干部“辛苦指数”换来百姓幸福生活》。本报今日摘要转发,敬请关注。
从3月开始,湖南衡阳市选派10万干部开展“百乡千村万户大走访”,帮助村民维修塘坝、水渠,整修乡村道路,翻耕秧田,新打饮用水井,义务植树……这是衡阳市创新干部管理的一种新尝试。
近年,衡阳市通过创新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用干部“辛苦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广大市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新年送书倡导新风
近3年,衡阳市委书记张文雄每年都给全市处以上干部送去一本书作为新年礼物,目的是倡导阅读,提高干部素质,形成好的风气。
衡阳市还推行“为机关干部补上劳动课”等做法,把参加劳动作为干部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使劳动成为机关干部的必修课,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干部“要干事,能干事,乐干事,干得好事”的浓厚氛围在衡阳形成。
衡阳市“以解放思想攻体制机制之难,以项目建设攻科学发展之难,以群众工作攻社会和谐之难,以忠正实廉攻干部作风之难”。欧姆龙、富士康等7家世界500强企业和16家大型央企纷纷落户衡阳,成为全省的一大亮点。这些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600亿元,相当于衡阳市60年来工业总产值的总和。
“五小”建设改变作风
衡阳市委在调研中发现:乡镇机关留不住人,造成乡镇一级政府管理“断层”,群众意见很大。
究其原因,主要是乡镇基础设施跟不上。2008年以来,衡阳市投入3500万元,狠抓乡镇机关小食堂、小厕所、小澡堂、小图书室、小文体室“五小”设施建设,其中97个乡镇机关新建和维修了办公用房。
“五小”设施将干部的心留住了,他们不再当‘走读官’了。衡阳市创造性地推出了“三有两评”群众工作法,农民有驻村干部联系卡,乡镇干部有民情日记,乡镇有民情台账;乡镇每月召开一次民情汇报会进行点评,乡镇干部驻点村每半年开展一次“群众评干部”活动。
这一活动,让衡阳农村出现了“村民笑了,狗不叫了,食堂火了,乡镇亮了,上访少了,民心顺了”的喜人局面。
公共服务走进社区
去年12月底,衡阳市采用“电脑抽号”方式,对“公共服务进社区”活动进行检查验收,14个检查验收点全部合格。
从2009年开始,衡阳市实施“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塑城规划,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然而,一些配套设施相对滞后,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抱着“民生为大”的理念,衡阳市以惠民、便民、利民为出发点,继背街小巷改造、“四场一厕”建设之后,去年又开展了“公共服务进社区”大行动。
去年,衡阳市投资3.2亿元实施百姓“家门口”工程,开展卫生、文化、教育、体育、就业、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六进社区”活动。到今年3月底,衡阳市在城区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3个、幼儿园76所、文化站14个、文化中心110个、劳动保障服务中心176个、全民健身广场16个,让居民赞叹不已。
让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也成为衡阳市各级党委、政府抓民生的首要课题。“十一五”期间,衡阳市的万元GDP能耗下降了20.5%,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削减了17.1%和11%。
创新管理提升幸福
衡阳市创新管理为民办实事,把幸福送到了百姓家门口。近年,衡阳市安排再就业13万人,全市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8万,新建廉租房2.3万套,租赁补贴保障2.8万户。在农村,92%的村实现了通水泥路,85%的村完成了电网改造,所有村通上了光缆,98%的村民参加了新农合。
近几年,衡阳市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信息化城市50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中国现代服务业最佳投资城市”和“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但决策者们明白: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衡阳必须用干部“辛苦指数”换民众“幸福指数”。抢抓机遇、奋力推进“四化两型”、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口号正响彻于蒸湘大地,并转化为10万干部“百乡千村万户大走访”的具体行动……